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严重,人民健康意识不断提高,社会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这给临床护士的工作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同时随着优质护理服务的深入开展,基础护理操作在护理工作中的比例增加,从整体上提升了护理服务水平的同时,对临床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大多数医院存在护士缺编,床护比低的现状,使得护士这一职业成为工作量大、劳动强度高的职业之一。护士的工作中存在着许多与职业性肌肉骨骼损伤(Occupational musculoskeletalInjury,OMSI)有关的职业因素,这些职业因素导致了护士累积性肌肉骨骼损伤的发生。本课题通过调查了解河北省三级甲等医院护士职业性肌肉骨骼损伤及防护现况,旨在为医院形成规范的职业防护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制度提供理论依据,为探寻适合学校开展的护理职业防护教育提供依据,从而降低护士职业性肌肉骨骼损伤的发生率。
方法:本课题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河北省5所三级甲等医院中临床工作1年及1年以上的护士实施问卷调查。调查用的问卷包括两个调查表:即护士职业性肌肉骨骼损伤自评量表和自行设计的护士职业性肌肉骨骼损伤防护现况调查表,防护调查表包括防护知识、防护行为、组织支持相关情况三个层面。在调查中首先与医院护理部联系,取得支持,由专人讲解后统一发放问卷,并当场收回。所有数据用SPSS16.0软件作统计分析处理。
结果: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53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0.60%。
填写有效问卷的453名护士中,男性护士33名(占7.3%),女性护士420名(占92.7%)。年龄21-25岁66人(占14.6%),26-30岁166人(占36.6%),31-35岁113人(占24.9%),36-40岁58人(占12.8%),41-45岁31人(占6.8%),45岁以上19人(占4.2%)。工作年限4年以下110人(占24.3%),4-7年94人(占20.8%),8-11年106人(占23.4%),12-15年47人(占10.4%),15年以上96人(占21.2%)。
本调查发现护士OMSI的年发生率为83.9%。各部位按年发生率高低进行排序,腰部的发生率最高(63.6%),其次是颈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工作年限的护士,背部和颈部OMSI的年发生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轮班方式护士腰部和颈部OMSI的年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参与轮班的常白班护士与参与轮班的倒夜班护士腰部和颈部OMSI的年发生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手术室和重症监护病房护士腰部OMSI的年发生率最高,分别为78.7%、76.9%,重症监护病房和手术室颈部OMSI的年发生率较高,分别为73.1%、63.8%。
一年内,发生OMSI的380名护士中,有259人(68.2%)因此妨碍了工作或者正常生活,症状持续的时间以1-7天为多,只有45.0%的因OMSI妨碍了工作或日常生活的护士因为症状而就诊,28.9%的护士因此而休假,43.7%的护士没有采取任何缓解措施。
护士OMSI防护现况调查发现,护士OMSI的相关知识匮乏。调查表中护士OMSI防护知识选择题的答对率只有49.3%,只有35.1%的护士答对60%以上的条目。不同工作年限护士OMSI防护知识的得分情况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年龄、教育程度的护士OMSI的防护知识得分情况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另外,护士在工作中,采取减少OMSI发生的防护行为较少,除工作中穿防滑工作鞋外,其它防护行为的采取率均不足50%。医院管理工作中,医院或科室组织OMSI防护相关知识学习及技能培训的比例低于10%。另一方面,护士对OMSI防护知识的需求较高,34%的护士认为非常需要,47%的护士认为需要。
结论:
1.通过对河北省三级甲等医院的抽样调查研究发现,护士OMSI的年发生率达83.9%,是高发人群之一。护士OMSI的发生部位,以腰部最为多见,其次是颈部。
2.护士OMSI的防护知识少,工作中采取的防护行为少。
3.护士对防护知识的需求高,医院对于OMSI防护的岗前教育和在岗培训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