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重铬酸钾法测定高级氧化法,如芬顿法、臭氧+过氧化氢法深度处理后的出水COD时,水样中残留的H2O2可与重铬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COD测定的结果偏高或混淆滴定终点。本文是在课题组前期超声处理实际印染废水二级处理出水的可行性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COD的标准物质邻苯二甲酸氢钾配制模拟水样,采用碳酸钠或碳酸氢钠作为催化剂,超声作用作为测定COD去除H2O2干扰的预处理方法,研究其去除效果以及作用机理。本文考察了H2O2对COD测定产生的影响,结果低浓度的H2O2与COD之间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拟合直线的斜率为14.8 mg COD/mmol H2O2,COD当量值与H2O2浓度的比率为0.435。验证了H2O2残留对COD测定的影响。而由于H2O2与重铬酸钾发生系列复杂反应,在小于3mM时,其线性较差,并且反应历程与水样中的基质有关。因此,采用经验公式法扣除水样中的H2O2对COD的贡献值导致误差较大。在测定COD前采用预处理的方式去除H2O2更有效准确。采用39KHz、150W的低频、低功率超声波协同碳酸钠分解模拟水样中残留的H2O2,结果发现反应120min后,单独超声或者单独碳酸钠作用下,H2O2的去除率分别为38%和4%,而在超声与碳酸钠的协同作用下,反应80min后,H2O2的去除率就达到了98%。通过COD、TOC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发现,整个反应过程中,邻苯二甲酸氢钾浓度没有发生变化,验证了本课题选择邻苯二甲酸氢钾配制模拟水样,进行COD测定预处理方法反应机理研究的可行性。通过恒温水浴、超声控温的试验,分析了超声作用中的“热效应”和“空化效应”对H2O2分解的贡献。结果表明,“热效应”起到主要作用。在反应60min时,即反应温度达到稳定的情况下,超声“热效应”对H2O2分解的贡献率为85%,“空化效应”的贡献率为15%。分别选择碳酸钠、碳酸氢钠、过硫酸钠、硫酸钠作为催化剂,考察了在超声作用下的H2O2去除率。结果表明,反应120min后,碳酸钠、碳酸氢钠、过硫酸钠能有效去除H2O2,而硫酸钠无催化作用。过硫酸钠虽然能得到类似于碳酸钠的H2O2高效去除效果,但过硫酸钠与COD测定的重铬酸钾反应,导致初始COD偏高,并在反应过程中由于硫酸根自由基的强氧化性,将有机物邻苯二甲酸氢钾分解,使反应结束后的模拟水样COD偏低。碳酸氢钠类似于碳酸钠,能与H2O2和羟基自由基反应生成碳酸氢根离子和碳酸根自由基,参与H2O2的分解反应,但H2O2的分解效果不如碳酸钠。考察不同碳酸钠投加量后发现,随着投加量从1g/L增加到5g/L,H2O2的分解效果也随着增加,且反应60min后达到近98%的去除效率。但投加量超过5g/L后,60min前的分解过程中,相较于5g/L,分解速率没有明显提升,60min后的去除率也为98%左右,说明高于5g/L的碳酸钠对于5mM H2O2分解为过量反应。通过反应动力学模拟得到碳酸钠的投加量存在一个饱和点,在本试验的超声和初始H2O2浓度的条件下,碳酸钠的投加量饱和点为5.4g/L。考察不同浓度碳酸氢钠投加量后发现,随着投加量从1g/L增加到20g/L,H2O2的分解效果都随之逐渐增加,在20g/L的条件下,60min后达到96%的去除率。相较于碳酸根,碳酸氢根参与的H2O2分解催化反应过程中,无过氧碳酸根离子产生,从而减弱其催化效果。综上所述,本文通过超声作用中的“热效应”、“空化效应”分析、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作为催化剂的反应历程分析,明确了超声+碳酸钠分解水样中残留的H2O2的反应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