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1979年日本大分县知事平松守彦首次提出“一村一品”的发展理念,到2014年整好走过了35年时间,其间泰国、菲律宾、蒙古、巴拉圭等发展中国家,以至于美国、澳大利亚等我们所熟知的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也纷纷学习借鉴“一村一品”的成功做法和经验。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引入了“一村一品”这一概念。随着“三农”问题得到国家层面的普遍关注,“一村一品”成为了加快现代乡村农业建设、推进乡村体制机制创新、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然而在传统农业问题得到一定解决的背后,乡村文化传承与发展等深层次问题依然存在,经济、社会、文化是密切相关的,“一村一品”不能只着眼于狭义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其方法与理念同样也可以运用到乡村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上来,而根植于传统乡土社会下的民族民间手工艺是其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村一品”能够整合乡村、手艺、产业三大部分,并通过内部与外部相结合的方式,最终构建起多元互动的乡村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格局。泰国是继日本之后,“一村一品”发展成效较为显著的国家之一,在国家转型以及创意产业发展的背景下,以鼓励传统乡村手工艺发展入手,并结合旅游业、会展业、制造业等相关产业,国家各部门统一部署、自上而下地创建起了具有重要影响和代表性的泰式“一村一品”——OTOP。由于目前“一村一品”并没有成熟的理论体系以及统一的模式方法,在传统的农业研究领域尚且如此,更不用说以手工艺为代表的文化类“一村一品”开发。因此,这就需要我们更多地从世界各国家地区以及不同产业成功的经验案例中去思考和总结。本论文在文献梳理以及实地调研,特别是对以手工艺为代表的泰国“一村一品”进行前期文献与后期实地调查论证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较为系统地介绍分析。同时结合云南乡村手工艺“一村一品”发展的现状、特点以及存在问题,将泰滇两地进行比较,通过之间的异同、优劣借鉴对比,最后提出关于以手工艺为核心,并衍生至乡村文化“一村一品”开发的几点启示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