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近视的术中、术后并发症,探讨其发生机制及预防治疗措施。方法对行近视性LASIK术且随访满6个月,资料完整的845眼(470例)术中、术后的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全体术前与术后6月视力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同时按术前等效球镜度数(等效球镜度数=球镜度数+1/2柱镜度数)将该845眼分为A、B、C三组。A组:中低度近视眼(-0.25D~-6.00D)510眼。B组:高度近视眼(-6.25D~-10.00D)265眼。C组:超高度近视眼(-10.25D~-15.00D)70眼。对三组术后视力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术中并发症及各自发生率:不全瓣(0.12%),超薄瓣(0.24%),游离瓣(0.47%),角膜上皮脱落(4.26%),结膜下出血(1.54%),角膜瓣层间异物残留(1.66%);术后并发症及各自发生率:眩光及夜视力下降(6.63%),干眼症(术后1月29.35%、术后3月20.36%、术后6月8.52%),角膜上皮水肿(2.25%),角膜上皮剥脱(0.24%),角膜瓣皱褶(0.71%),角膜瓣移位(0.12%),角膜上皮植入(0.24%),角膜层间炎症反应(1.18%),弥散性层间角膜炎(0.12%),激素性高眼压(0.36%),欠矫(2.60%),过矫(0.83%),散光增加(0.12%),屈光回退(1.89%),最佳矫正视力下降(4.97%),调节紊乱(0.24%)。其中LASIK术后调节紊乱的发生目前在国内尚未见类似报道,为本次研究特殊发现。845眼术前平均最佳矫正视力:1.27±0.20,术后6月平均视力:1.11±0.24,经配对t检验,两者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术后6月视力等于或优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的眼数为199眼(39.02%)、较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下降1~2行的眼数为285眼(55.88%)、较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下降大于2行的眼数为26眼(5.10%);B组中分别为:126眼(47.55%)、134眼(50.57%)、5眼(1.88%);C组中分别为:22眼(31.43%)、37眼(52.86%)、11眼(15.71%)。经行×列表χ~2检验,A与B、A与C及B与C组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ASIK治疗近视安全、有效,但仍存在一定的术中、术后并发症,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手术疗效。调节紊乱可为新认识的一种术后并发症。LASIK治疗低中度近视的准确性优于高度及超高度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