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进出口贸易量已从改革开放前只占世界贸易量的0.5%发展到今天的世界第二贸易大国,2009年克服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纵深发展,随着我国加入WTO,随着上海申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的成功,我国经济的外向度将进一步加大,我国的外贸事业将更进一步的发展。由于经济改革初期社会上需要的经贸人才急速增长,使得该类人才非常吃香,于是许多高校基本都开设了经贸专业,在几年的时间内造成了功过于求,再加上金融危机、全球经济的增长放慢等原因,经贸专业火爆的景象已经时过境迁,但是随着中国加入WTO后外贸经营权已经由原来的审批制改为现在的登记制,从事进出口贸易的企业由改革开放前的17家发展到今天已达3万多家。这些外贸企业给国际经贸专业人才提供了机会,但是目前我国的国际经贸人才在数量上严重不足,在业务上、素质上符合国际贸易人才条件的人数不多,在二十一世纪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地球村的出现信息高速公路的建成与国外的贸易往来将进一步增大,因此大批量的培养国际经贸人才已成为我国人才培育工作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论题是笔者从自身作为一名国际贸易专业教师的实际工作出发,结合对某院校5届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的持续跟踪访问的汇总信息,结合对该校2011届毕业生进行的问卷调查,综合以上数据材料,笔者发现此类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历届毕业生从事本专业的比率较低,与当前国际贸易人员缺口很大的现状形成一对矛盾。在对此现象进行分析后,笔者认为这种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就业市场供需结构是不平衡的,因此提出了“高职毕业生专业与就业岗位要求的匹配研究——基于某校国际贸易专业高职毕业生的跟踪调查”课题的研究。 笔者所调查院校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从事本专业工作较少的现状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该专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同时,由于国家政策大力支持高等职业教育、我国外贸发展迅速需要大批外贸人才等一系列有利因素影响,使得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改革成为可能。 笔者研究的思路是通过对大量文献资料的梳理和分析,结合笔者对被调查院校历届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追踪调查就业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和本专业就业岗位要求不相匹配的论题,借鉴德国职业教育和国内一些高职院校办学的经验与教训,然后分析了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与岗位要求不匹配的校方培养因素、学生自身因素、企业管理因素,通过对高职国际贸易毕业生的SWOT分析,总结并给出提高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和本专业就业岗位要求相匹配的建议。最后,结合笔者所调查单位的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探讨了有效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保障措施。 因此,就当前笔者所调查院校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分析问题存在的根源,提出提高国际贸易专业与就业岗位要求匹配的对策,迫切需要对国际贸易专业建设进行一系列改革,有效促进国际贸易专业进一步发展,同时为保障国际贸易毕业生与就业岗位要求匹配的措施实施效果,探讨和研究实践中可执行的行之有效的保障措施。笔者提出了以下观点:(1)结合笔者所调查院校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提出了毕业生在从事本专业工作比率非常低的问题,重点阐述了专业与就业岗位要求不匹配的原因,并对问题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2)总结了德国职业教育和国内其他高职院校的一些经验和启示,重点提出了适合高职国际贸易学生培养的模式。(3)结合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双证”毕业制度,针对被调查院校目前国际贸易专业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仍然是“一片空白”的难题,特别提出破解这一难题的“个性化”建议。 通过本论文研究,笔者试图从学校培养(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改革、实践实训环节、师资队伍建设、技能取证等几个方面)、学生个人能力拓展、企业管理等几个方面分析就业不匹配问题的原因,并提出可行性建议,尤其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下增强即将毕业的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就业信心、提高从业素质,以期使国际贸易专业的就业市场实现供需基本平衡的状态。同时,也为存在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此类高职院校提供一些现实的可行性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