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污水中氨氮的排放标准进一步提高,许多企业外排尾水中氨氮浓度的达标排放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此外,一些微污染的水源水和水产养殖水体都含有低浓度氨氮,这部分低浓度氨氮水体的处理也是当今水处理领域的研究开发热点。因此,本文的目的是研发一种工艺简单、处理效率高、可以稳定达标排放或者循环使用的低浓度氨氮废水处理工艺。首先通过溶剂热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的粉末光催化剂Bi OI/Bi OBr/Mo S2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比表面积的孔径分析(BET),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能谱仪(EDS)对制备的样品进行表征。复合材料粉末呈片状堆叠结构,比表面积为13.46 m2/g,孔径16.16 nm。其次采用所制备的复合材料对NH4Cl模拟氨氮废水进行处理研究,探究溶液p H、反应时间和反应初始浓度对光催化反应的影响,在p H=10,氨氮初始浓度50 mg/L的条件下,经过紫外灯照射120 min后1 wt%Mo S2复合材料对氨氮去除率达到82.98%;以氙灯模拟可见光光源时,复合材料比Bi OBr单体表现出更高效的可见光利用性能和优越的吸附光催化性能,经过120 min照射后1 wt%Mo S2复合材料对氨氮去除率达到80.52%。不同掺杂比例的复合材料处理模拟氨氮废水的结果表明,1 wt%Mo S2是复合材料的最佳负载比例。为避免粉末材料易流失且造成二次污染的弊端,将Bi OI/Bi OBr/1 wt%Mo S2通过聚偏二氟乙烯(PVDF)和N-甲基吡咯烷酮粘结剂分别负载在玻璃纤维和活性炭纤维上制备了Bi OI/Bi OBr/Mo S2/玻璃纤维和Bi OI/Bi OBr/Mo S2/活性炭纤维复合材料。在p H=10,氨氮初始浓度50 mg/L条件下,两种负载复合材料在氙灯照射下对氨氮去除率分别为88.20%和78.30%,回收再生利用四次后氨氮去除率分别为74.10%和60.58%。最后通过红外光谱分析探讨复合材料的吸附性能,复合材料对水中氨氮的吸附能力对氨氨的光催化活性有一定影响,吸附率越高,光催化活性越高。通过对光催化反应结束后溶液中硝酸盐氮和总氮含量的测定探究氨氮降解机理,由于溶液中检测到的硝酸盐氮含量很低且总氮含量与氨氮含量接近,因此推测溶液中被光催化反应降解的氨氮转化为了气态氮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