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鸢尾属植物野生资源丰富,将野生鸢尾资源应用到园林中的前提是了解其生物学特性,了解它们的生长发育规律和繁殖方式。本研究运用花卉生物学方法,对从西北地区野外引种的鸢尾(Iris tectorum)、大苞鸢尾(I.bungei)和细叶鸢尾(I.tenuifolia)进行了种子萌发特性、个体发育节律、开花及传粉特性、根叶解剖结构、光合特性研究和核型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鸢尾种子不存在休眠,20℃下种子发芽率达到91.4%。大苞鸢尾和细叶鸢尾种子存在深休眠,赤霉素处理和低温沙藏均不能打破种子休眠,2种种子经浓硫酸酸蚀60min,20℃下可使种子的发芽率由1.1%和0.5%提高到45.5%和51.4%。3种种子的最适萌发温度均为20℃-25℃。2.三种鸢尾的种苗均为子叶留土萌发型。一年生苗地上部分的快速生长期为8-10月,这3个月的生长量之和占全年生长量的70%-90%。三种鸢尾的成年植株地上部分的营养生长主要集中在花后,6-8月份生长迅速。3.鸢尾在9月初生长锥已经增大,10月期间花芽迅速分化;11月初花器官形成。大苞鸢尾在6月初生长锥已经增大,6-7月茎尖生长锥继续增大;8月期间花芽迅速分化;9月初花器官形成。鸢尾为自交亲和植物,其花器官的特殊结构限制了自花授粉。传粉昆虫为蜂类。垂瓣对于鸢尾花的授粉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如果去除垂瓣,昆虫将不能进行授粉。4.鸢尾为浅根系,根系呈水平分布;大苞鸢尾和细叶鸢尾为深根系,根系呈垂直分布。鸢尾为12原型木质部,大苞鸢尾为10原型木质部,细叶鸢尾为9原型木质部。鸢尾的叶肉细胞无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的分化,大苞鸢尾和细叶鸢尾的叶肉细胞分化为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5.三种鸢尾的净光合速率(Pn)在9月初的日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呈现“双峰”曲线。鸢尾、大苞鸢尾和细叶鸢尾的光饱和点(LSP)分别为383.9、593.1、684.81μmol·m-2·s-1,光补偿点(LCP)分别为21.9、28.4、37.9μmol·m-2·s-1。鸢尾的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较低,属耐半荫植物;大苞鸢尾和细叶鸢尾的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均较高,属喜光型植物。6.鸢尾的核型公式为2n=30=12m(2SAT)+16sm(4SAT)+2t,核型分类属2B型;大苞鸢尾的核型公式为2n=32=30m+2sm,核型分类属1B型;细叶鸢尾的核型公式为2n=14=6m+8sm(2SAT),核型属3A型。7.栽培中,3种鸢尾均可采用播种繁殖,秋播或春播均可,大苞鸢尾和细叶鸢尾播种前种子须经浓硫酸酸蚀60min。鸢尾亦可分株繁殖,早春或花后立即分株,大苞鸢尾和细叶鸢尾不宜分株繁殖。大苞鸢尾和细叶鸢尾耐旱、耐瘠薄,水肥可粗放管理。3种鸢尾的抗病害能力均较强,病虫害方面均可粗放管理。系统掌握植物生长发育过程和生物学特性,对园林应用、育种及扩繁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