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空区热动力灾害多场耦合动态演化规律研究

来源 :中国矿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feng6154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空区煤自燃产生的可燃气体改变了气体的爆炸极限,生成的热量在采空区内部积聚形成高温热源,气体的逸出以及热量的生成处于一种动态演化过程。采空区风险区域是O2场、可燃气体(CH4、CO、C2H4)场、温度场相互叠加耦合的结果,多场的动态演化造就了采空区风险区域的实时变化性,这一过程的认识对采空区热动力灾害监测预警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从采空区多孔介质特征和煤自燃气体逸出及温升规律入手,采用理论分析、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采空区空隙率模型、冒落岩体粒径分布模型、渗透率模型、惯性阻力系数模型以及煤自燃耗氧模型、气体逸出模型、放热强度模型;通过采空区热动力灾害实验获得了煤自燃过程中气体的演化特征和高温热源的迁移规律;建立了采空区热动力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采空区风险区域划分方法,揭示了不同高温热源位置下采空区热动力灾害风险区域动态演化规律,论文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建立了采空区空隙率模型、破碎岩体粒径分布模型以及渗透率模型、惯性阻力系数模型,对采空区多孔介质特性进行了准确表征。基于上覆岩层移动理论,引入sigmoid函数体现采空区横三区的分布特点,建立了基本顶以及裂隙带岩层沉降模型,并根据冒落岩体粒径与应力的关系,构建了采空区冒落岩体本构关系模型;发现采空区空隙率分布呈簸箕形,自然堆积区、巷帮影响区内空隙率最大;发现随着应力的增加,冒落岩体粒径呈指数式下降;建立了Ergun方程系数A、B与粒径、空隙率的耦合关系式,发现随着空隙率的增大,系数A逐渐增大,而系数B逐渐减小;随着粒径的增大,系数A逐渐增大,而系数B逐渐减小;通过引入破碎岩体渗透率、惯性阻力系数形状因子,建立了采空区渗透率、惯性阻力系数修正模型,破碎岩体渗透率、惯性阻力系数形状因子与粒径呈良好的幂函数关系,修正模型适用于粒径0.75~120 cm、空隙率0.1~0.6的破碎岩体。(2)构建了煤自燃过程中耗氧模型、气体(CH4、CO、CO2、C2H4)逸出模型及放热强度模型,发现了温度、O2浓度对煤自燃各阶段的影响规律。通过煤程序升温实验发现,当煤温较低时,温度是影响耗氧速率的关键因素,不同O2浓度条件下,煤耗氧速率差异较小;随着煤温的升高,温度和O2浓度共同影响煤耗氧速率,不同O2浓度条件下,煤耗氧速率增长幅度出现差异;煤温继续升高,煤耗氧速率趋于平缓,O2浓度是影响耗氧速率的关键因素。CO、CO2生成速率是一个关于温度、O2浓度的二元函数,当煤温较低时,温度是影响CO、CO2生成速率的关键因素;随着温度的升高,温度和O2浓度共同影响CO、CO2生成速率。CH4、C2H4浓度皆随煤温呈幂函数关系变化;CH4、C2H4生成速率是一个关于温度的一元函数,温度是影响烷烯烃生成速率的关键因素,O2对烷烯烃的生成影响较小。通过数值模拟研究发现,在升温初期,煤样内部出现低温点;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煤样内部出现两个温度极限区,在进气口位置出现高温点,在出气口位置出现低温点;加热温度进一步提高,低温点消失,仅在进气口出现高温点。(3)研究了煤自燃过程中采空区多场耦合演化规律,创建了采空区热动力灾害风险评价方法,揭示了不同高温热源位置下采空区热动力灾害风险区域动态演化规律。基于多孔介质气体流动特点以及传热传质特征,搭建了采空区热动力灾害实验平台,通过实验获得了采空区多场耦合演化规律,发现在中低温氧化阶段,煤自燃形成的高温范围限定在自燃点周围的一个小区域,煤自燃对O2浓度场、CH4浓度场的影响很小,CO、C2H4在热源周围形成富集区。通过数值模拟研究发现,回风侧热源产生的温度扰动要强于热源在进风侧以及采空区中部;高温热源在进风侧时,热源产生的CO、C2H4量要高于热源在进风侧以及采空区中部。综合气体爆炸浓度指标和煤自燃进程危险评价指标,建立了采空区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根据风险值的大小,将采空区风险划分为特大风险、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低风险、安全六个等级。基于气体浓度、温度的多物理场指标,构建了采空区风险区域划分方法。随着煤氧化放热强度的增大,采空区危险区域呈扩大态势;高温热源在进风侧时,采空区的危险区域增大范围要大于热源在采空区中部和回风侧。研究成果揭示了煤自燃过程中采空区危险区域动态演化机制,为热动力灾害预警提供了理论指导。论文研究期间,完成SCI论文4篇,正式发表2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授权1项。本论文有图117幅,表27个,参考文献212篇。
其他文献
学位
瓦斯压力异常是造成煤与瓦斯突出的重要因素之一,掌握采掘过程中煤层内部瓦斯压力变化规律对预防瓦斯动力灾害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煤层内部瓦斯压力主要通过钻孔获得,难以得到整个工作面的瓦斯压力分布。地震勘探作为非接触式探测手段,能够在不破坏地层的前提下对地层内部异常区域进行探测。油气勘探领域已经利用时移地震勘探技术实现了储层流体变化的监测,但是国内外利用该技术对煤层内部瓦斯进行监测的研究较少,原因之一是油
煤矿安全事故严重威胁矿工的生命安全和企业的经济效益,由矿工不安全行为导致的安全事故占全部安全事故的85%以上,研究矿工不安全行为识别方法对保障煤矿安全生产意义重大。随着矿山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矿工不安全行为识别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煤矿环境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当前的矿工不安全行为研究还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首先,矿工不安全行为存在环境敏感的问题,部分矿工行为判识需要深入分析行为与环境
随着煤矿开采深度不断增加,煤与瓦斯突出作为煤矿重大动力灾害之一呈现日益严重趋势,严重制约着煤矿安全生产。准确可靠的监测预警是有效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发生的前提和关键。电磁辐射和声发射监测技术已较为广泛应用于煤岩动力灾害监测预警中。受到突出演化过程不确定性强和作业环境干扰因素复杂等因素的影响,突出监测过程中噪声信息滤除、有效信号识别及危险性准确预警是科技难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通过实验方法和现场监测方法
液态二氧化碳相变爆破致裂煤体增透技术具有无明火、无水污染等特点,在单一煤层强化瓦斯抽采过程中受到广泛地关注。该增透技术不仅可以改善单一煤层渗透率,提高瓦斯利用率,还可以达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目的。然而,目前关于液态二氧化碳相变致裂煤体技术研究主要关注爆破压力对应用效果的影响,很少考虑到液态二氧化碳相变爆破中的压力二次回弹现象,即沸腾液体扩展蒸气爆炸(BLEVE)效应,且初始爆破参数的设定对煤体断裂
视频图像已成为当今信息传播和呈现的主要载体,高分辨率图像以其具有更清晰的画质及更丰富的细节承载能力,为计算机视觉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尤其是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对图像画面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图像空间分辨率的高低,决定着其能否在安防监控、智慧交通、医学成像、感知矿山等新场景下实现智能化、规模化应用的关键。近年来,生成对抗网络作为一种新型的深度学习方法日益兴起,具有生成逼真图像
移动群智感知是利用广大普通用户随身携带的移动智能终端作为基本感知单元,随时随地形成大规模的感知系统,从而完成复杂社会感知任务的一种以人为中心的新型感知模式。显然,人的智慧和移动性为更多类型、更加广泛的感知覆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但是,人的感知能力差异和偏好也给感知任务的分配与执行带来了显著挑战。本文面向移动群智感知的四种实际应用场景,针对不同的任务分配需求,着力于构建问题的数学模型,并从提高算法
学位
交通检测器的优化布设问题是运筹学领域长期关注的问题。布设检测器是获取有用交通信息的一种有效手段,但布设成本最小化与获取信息最大化的博弈始终存在。因此,检测器在交通网络中的优化布局是近年来交通网络建模领域的研究热点。相对于其他交通信息来说,OD需求和旅行时间是交通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两个输入参数,为城市交通规划与管理提供了主要依据。然而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天气、高峰期、检测器故障等原因导致OD需求和旅行时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