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解决苗木培育与造林相脱节的问题,本文首次提出了苗木定向培育的概念。苗木定向培育,是根据造林地立地条件主要限制因子对苗木的要求,在苗木培育过程中采取相应调控技术措施,使苗木在形态、生理及活力等方面满足造林需要,做到适地适树造林。我们以困难立地条件下造林用苗为目标,阐述了苗木定向培育技术体系,通过不同的育苗技术措施,如抗性基因与种源选择、林木种子处理技术、苗木抗逆性调控技术、苗木活力保护技术与管理技术等措施,为做到适地适苗造林提供了理论依据。 根据苗木定向培育理论,本文以欧美杨雄性不育系与美国红栌组培苗为研究材料,设计了多种基质配方,进行了移栽基质试验、苗木抗性调节剂、炼苗试验及施肥试验的研究。 通过对于欧美杨雄性不育系组培苗移栽基质的研究表明,东北草炭混合蛭石、纯东北草炭、东北草炭与珍珠岩和磷酸二铵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再配上商用NRS肥,这三者效果较好;添加蛭石的效果明显好于珍珠岩,促进了苗木生长;通过对各基质理化性质进行分析,表现较好的基质的最大持水量较大,容重较小,颗粒以1-2mm为主,小于1mm的很少,几乎没有小于0.07mm的。化学性质测定结果表明,酸性环境有助于欧美杨雄性不育系苗木生长,pH值适宜的范围是3.50—5.65,基质适宜速效氮含量为969.7mg/kg—2492.6mg/kg,适宜的速效磷含量为65.6mg/kg—486.9mg/kg,速效钾适宜的含量为174.2mg/kg—1386.0mg/kg;芬兰草炭水溶性硼的含量较高,适宜的范围为0.9mg/kg—4.5mg/kg。 通过对17种不同基质上生长的美国红栌组培苗生长指标、生理指标、抗性指标以及基质理化性质进行测定和分析,筛选出了具有苗圃生产意义的育苗基质,移植基质的试验研究表明,基质以国产草炭+珍珠岩+蛭石(1:1:1)、国产草炭+芬兰草炭+蛭石(1:2:2)的苗木生长好、抗逆性强。 通过对基质理化性质分析,适宜的容重范围在0.13g/cm~3-0.47g/cm~3之间,比重为1.26-2.81之间,总孔隙度在80.5%-92%之间,田间持水量在117.2%-513%之间;红栌苗木适合于酸性环境生长,适宜的pH值范围在4.5-5.95之间。以苗木生长好的基质为标准,全氮含量在0.61%-1.05%间最好,即全氮含量越大越有利于红栌苗木的生长,速效磷含量在50.67mg/kg-285.12mg/kg间苗木生长更好,速效钾含量在430mg/kg-1660mg/kg间,对苗木生长促进作用效果更好。微量元素对红栌苗木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芬兰草炭含量都高于国产草炭,尤其有效铁含量和水溶性硼对苗木生长影响较大。 通过对红栌组培苗的炼苗时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以炼苗8天—12天最为适宜。移栽成活率较高,苗木生长也较好。 为研究苗木抗性调节剂对苗木生长和抗性的影响,采用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配制24种调节剂。通过对苗木生长指标、生理指标及抗性指标的测定和分析,得出吲哚丁酸+多效唑为3:1的50mg/kg、100mg/kg,萘乙酸+吲哚丁酸+多效唑为3:1:1的50mg/kg、100mg/kg摘要最好。结果表明,施用苗木抗性调节剂可明显矮化苗木,使苗木根系发达,茎根比小,显著增强苗木抗性。 红护组培苗施肥试验的研究,通过对苗高、地径、鲜重、干重、茎根比不同指标的测定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除施肥对苗高影响有显著差异外,对地径、鲜重、干重及茎根比都无显著差异,因此,我们认为如果采用芬兰草炭做基质,施肥意义不大。 本论文将苗木抗逆性的研究与育苗措施紧密结合起来,为生产上选择有效控制苗木描芝性的培育技术,提出苗木定向培育理论和苗木抗性调控技术,对于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造林提高造林成活率,加快植被恢复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