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皂苷是三七(Panax notoginseng (Burk.) F. H. Chen)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多种药理作用。三七中的天然人参皂苷需在体内代谢转化为小极性皂苷,才能发挥药理活性。由于体内转化受诸多个体因素影响,转化甚微。通过各种方法获得小极性人参皂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微生物转化法由于反应选择性强、反应条件温和、环境兼容性好更具优势。本研究从云南文山三七根茎上分离得到具有转化皂苷活性的真菌,用该菌株对三七进行液体发酵。利用反相HPLC对发酵前后皂苷成分和含量的变化进行检测分析。同时,对实验真菌进行形态显微鉴定及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菌株形态、显微特征和产孢结构与木霉属一致,利用ITS序列与相关类群构建聚类树,确定实验菌株ITS总长度为550bp,与长枝木霉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 Rifai株菌(ATCC18648T、 ATCC208859、DAOM167674、DAOM231259)仅在全ITS第134位点上发生间或缺失突变,由此认为实验真菌为长枝木霉T. longibrachiatum。用该菌株直接发酵三七药材,产物经]HPLC检测,发现三七药材中含量多的大极性皂苷Rb1转化为活性更强的小极性皂苷Rd。长枝木霉转化单体皂苷Rbl的TLC分析表明:长枝木霉具有专一转化Rbl为Rd的活性,即水解Rb120位上(R3)p-(1-6)葡萄糖而得到Rd,转化途径为:Rb1→Rd。基于生三七和熟三七药效的不同,本文研究了三七药材经不同时间加热后皂苷组分的变化。加热降低了人参皂苷Rgl和Rbl的含量,但增加了20(S)-Rg3, Rhl和C-K的含量。根据皂苷结构分析,加热转化皂苷的途径可能为原人参三醇途径:Rb1→C-K或20(S)-Rg3,原人参二醇途径:Rg1→Rh1。为了研究三七细胞悬浮培养过程中皂苷生物合成的动力学过程,将三七愈伤组织悬浮培养40d,用HPLC检测细胞生长过程中皂苷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三七愈伤组织悬浮培养生物量增长缓慢,但检测到6种皂苷的含量随培养时间而变化,人参皂苷Rg1、Re、Rh1、Rb1初始培养值分别为3.63mg/g、2.34mg/g、0.42mg/g、0.24mg/g,培养25到30d后增至最高分别为9.72mg/g、7.02mg/g、2.37mg/g、1.86mg/g,而Rh2、F1无明显变化,即三七愈伤组织生物合成过程中原人参三醇型皂苷(Rg1、 Re和Rhl)增长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