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以及操作风险。长期以来,金融机构对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的研究比较深入,形成了系统的风险管理理念和完善的风险管理模式,但对操作风险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而操作风险给金融机构造成的损失恰恰是最致命的。随着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将操作风险纳入计提资本金框架,操作风险的计量与管理得到了国际银行业的重视。
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损失事件频繁发生,损失金额巨大,对于国内银行业来说,操作风险已日益成为其所面临的最重要的风险。但是,相对于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来说,我国商业银行对操作风险的认识比较晚,对于操作风险的管理更多地关注制度方面,定量分析的意识不够。此外,我国有关操作风险事件和数据的积累才刚刚起步,历史数据积累不足,产权和信息披露制度等方面的原因使得商业银行也没有外在压力披露自身的操作风险损失事件。事实上,准确计量操作风险无疑是对操作风险实施有效管理的基础与前提,但数据不足成为我国目前商业银行操作风险计量最严重的问题,这是一直困扰我国学界和业界操作风险研究的一大顽疾。尽管国际上出现了大量行之有效的风险计量模型,但大多数对数据有较高的要求,并不适用于当前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现状。
本文利用g-h分布实证研究了我国银行业操作风险的计量。作者通过新闻报道、期刊杂志、研究报告、互联网等各种途径搜集了1993-2009年共计234起与操作风险相关的损失事件。这些事件涉及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多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各地城市商业银行和信用社,事件发生地遍布我国绝大部分省、市、自治区。研究结论有:(1)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具有尖峰厚尾、欺诈比例高、普遍存在等基本特点;(2)基于g-h分布的模型用来拟合操作风险损失数据整体上是行之有效的。从对极端风险数据的覆盖来看,LS最好,其次是UHS:(3)g-h分布模型具有对数据量要求较为宽松、操作灵活、计算过程方便等良好特性,适用于当前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计量;(4)基于g-h分布得到的风险计量结果对风险的覆盖程度较好,g-h分布模型是操作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可以作为我国商业银行为抵御操作风险计提资本金的依据。
目前,国内对g-h分布的研究与应用较为少见,需要作者查阅大量外文文献,从各种论文中分析和总结该分布的相关性质,尝试和探索将g-h分布应用于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计量中,这是本文的难点之一,也是作者面临的最大挑战。此外,操作风险数据的搜集是本文的另一个难点。
作者尝试将g-h分布模型应用于我国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计量中,体现了本文的特色与创新。利用g-h分布进行操作风险的计量仅仅在国外有了初步的尝试,国内尚未涉及。本文在深入研究g-h分布基本特性的基础上,利用我国商业银行1993-2009年的操作风险损失数据,分别采用LS、LHS、UHS和蒙特卡洛模拟法等4种模拟方式计算VaR值,得出“从整体上看,基于g-h分布模型拟合操作风险损失数据十分有效,在大的置信度水平(99%,99.5%,99.9%)上,基于g-h分布得到的结果对风险的覆盖程度较好。”有启示意义的结论,并针对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风险资本计提问题提出了若干建议与措施。本文的探索研究与结论对于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以及风险监控具有实践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