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防水粘结层施工前对桥面板表面的合理处理,能改善桥面铺装层间粘结性能,对提高桥梁的耐久性具有重要作用。但我国现行《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对桥面板表面处理仅有模糊的说明,尚未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因此桥面板表面处理问题亟待解决。结合理论分析与试验验证,探讨桥面板表面含水率和温度对防水粘结层性能影响规律,提出热接式下封层与沥青胶砂防水层共同使用的施工技术方案。依据表面能理论,建立沥青与水泥混凝土的粘附模型,采用柱状灯芯技术和躺滴法分别测定水泥混凝土与SBS改性沥青表面能参数。通过模型计算,分析不同含水率水泥混凝土与SBS改性沥青的粘附规律。采用躺滴法分别测定SBS改性沥青在不同温度水泥混凝土表面的接触角,通过分析润湿特性表征两者的粘附规律。结果表明:在含水率为0%时粘附功最大,随着含水率增大,粘附功逐渐变小,但含水率在[0%,0.5%]区间内,粘附功对含水率不敏感;随着混凝土温度的升高,SBS改性沥青在其表面的润湿越充分,当混凝土温度达到SBS改性沥青软化点时,润湿程度最大。在表面能理论基础上,对水泥混凝土处于不同含水率和温度时的层间粘结性能进行了常规试验验证。结果表明随着含水率降低,防水粘结层抗剥离性能提高,当含水率降至0.5%后,层间粘结性能对含水率已不敏感;随着含水率的降低,层间抗剪强度增大,但当含水率降至1.0%后增加的幅度并不显著;混凝土温度升高,防水层粘结性能提高,但温度升高到60℃后,层间粘结性能对温度已不敏感;同样混凝土温度升高,防水粘结层抗剪性能有所改善,但温度升到50℃之后,改善的幅度减小。综上所述,桥面板表面含水率与温度对防水粘结层性能均有一定影响,且借助表面能理论和常规试验两种分析方法得出的规律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但由于理论分析法中忽略了桥面板表面粗糙度、温湿度共同作用的影响,因此采用单一的评价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建议将两种方法相结合来评价桥面板表面特性对防水粘结层性能影响。试验及理论分析表明,在SBS改性沥青防水粘结层施工前,对桥面板进行加热,降低其表面含水率和提高下承层温度,实现桥面防水粘结层的热接工艺,有利于提高防水粘结层与桥面混凝土的层间结合,从而提高桥面铺装的工作性能与耐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