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绿道是城乡景观生态规划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从绿道的起源来看,主要是城市林荫道和生态廊道,具有生态作用和复合功能,在城市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国西南地区多山地城市,山体在城市范围内占地面积大,影响控制着城市的形态和扩展。带状分布的山脉,形成城市的生态屏障,具有绿道的相关特性,被称为山脉型绿道。本文选取重庆主城区的中梁山脉、铜锣山脉,贵州省贵阳市的百花山脉、黔灵山脉、南岳山脉共五条带状山脉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卫星影像图的判读和实地勘察,调查分析五条山脉型绿道的景观组成现状,探讨山脉型绿道的空间分布和形态特征,用地类型组成特点及功能复合性,绿道林地组成,景观视觉,绿道边缘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的环境梯度变化等内容。以此加深对山地城市山脉型绿道组成特点的认识,为其保育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山脉型绿道在城市中占有较大面积,中梁山脉和铜锣山脉在重庆主城区内占地比例为18.70%,百花山脉、黔灵山脉和南岳山脉在贵阳市内占地比例为34.88%。城市范围内的林地也在山脉型绿道上集中分布,重庆两条绿道的林地占整个城市的40.65%,贵阳三条绿道的林地占城市林地的70.03%。平行布局的带状山脉将城市自然分隔为不同的行政区域,形成重庆主城区两山夹一城,贵阳市三山一城的空间格局。(2)五条山脉的宽度在2500m-4300m之间,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廊道功能。长宽比为:中梁山脉(16.86)>铜锣山脉(14.47)>黔灵山脉(11.54)>百花山脉(6.82)>南岳山脉(6.56),具有典型线型特征。边界密度为:南岳山脉(15.53)>黔灵山脉(12.58)>百花山脉(9.91)>铜锣山脉(8.27)>中梁山脉(6.62),绿道斑块边界分割程度低。形状指数为铜锣山脉(2.98)>黔灵山脉(2.74)>中梁山脉(2.68)>南岳山脉(2.36)>百花山脉(1.71),各条山脉型绿道形态的曲折变化程度相近。(3)山脉型绿道用地类型有林地、农田、建筑用地、交通用地、其它用地(河流湖泊等)五大类,前四种类型是重点研究对象。研究发现,区域山脉型绿道尺度上,山脉型绿道用地类型布局表现出一致的变化规律。①重庆主城区:林地(65.14%)>农田(11.86%)>建筑用地(10.61%)>交通用地(7.73%)>其它用地(4.66%);②贵阳:林地(59.81%)>农田(15.81%)>建筑用地(11.62%)>交通用地(8.60%)>其它用地(4.16%)。以单条绿道为研究对象,林地是最主要的用地类型。百花山脉林地比例最低为39.45%,其它四条绿道林地比例均在60%以上。百花山脉和其它绿道相比,建筑用地(20.61%)和交通用地(12.28%)比例较高。山脉绿道自身的用地类型相比,除中梁山脉建筑用地(12.01%),高于农田,其它四条山脉绿道均是农田仅次于林地面积。山脉型绿道具有生态和休闲游憩两种重要功能,也具有美学、社会文化、经济等功能。其复合性功能特点与用地类型组成有一定的关联。(4)林地是山脉型绿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挥绿道生态作用的时候起到相当关键的作用。针对林地的植被类型和干扰类型,分别从区域绿道和单条山脉型绿道两个方向,分析总结其布局特点和景观格局特点。重庆主城区和贵阳市的山脉型绿道林地植被类型变化基本一致。①重庆主城区:针叶林(60.63%)>针阔混交林(28.05%)>常绿落叶混交林(5.87%)>灌丛(2.27%)>落叶阔叶林(1.47%)>竹林(1.01%)>常绿阔叶林(0.7%);②贵阳:针叶林(48.14%)>针阔混交林(24.07%)>常绿落叶混交林(10.15%)>灌丛(7.54%)>落叶阔叶林(6.13%)>常绿阔叶林(3.97%)。五条山脉型绿道,均以针叶林(马尾松为主的暖性针叶林)为其最主要的植被类型。中梁山脉和铜锣山脉植被类型保持一致的分布规律。贵阳的三条山脉型绿道除针叶林,其它类型分布规律不同。百花山脉的灌丛、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林三种植被类型的面积高于其它四条山脉型绿道。山脉型绿道林地干扰类型无论以城市还是单条绿道为空间单位,均保持一致的变化规律,自然林>半自然林>人工林,并且自然林分布比例均在69%—88%之间。自然林集中分布,景观整体性也最高。(5)山脉型绿道与城市的密切关系使绿道景观视觉具有双向性特点,在绿道俯瞰城市,在城市中仰望山体。绿道作为线型景观具有一定的连续性。(6)山脉型绿道和城市两种景观的过渡带形成特殊景观和生态效应的绿道边缘生态交错带。在坡度、海拔、人工干扰等因素影响下,山脉型绿道及其边缘具有环境梯度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