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多中心侵袭性感染肺炎链球菌流行病学、药物敏感性及毒力差异研究

来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从基因水平、蛋白水平及细胞壁多糖水平对肺炎链球菌(SP)准确鉴定方法学进行探究;分析我国多中心侵袭性SP的血清学分型和分子流行病学分型;对我国侵袭性SP药物敏感性及青霉素结合蛋白(PBP)进行突变分析;研究我国侵袭性SP主要流行血清型毒力差异。方法:本研究纳入北京协和医院181株草绿色链球菌(VGS)及2010-2015年全国27家中心分离的300株侵袭性SP。以16S rRNA和gyrB基因测序为金标准,比较两台质谱仪对181株VGS的鉴定性能。通过流式细胞仪和高分辨率荧光显微镜分析双花扁豆凝集素(Dolichos biflorus agglutinin,DBA)和蜗牛凝集素(Helix pomatia agglutinin,HPA)与不同血清型SP细胞壁的结合情况,通过Janus Cassette和pPEP1表达质粒构建基因敲除及回补株,探究磷酰胆碱酯酶(Pce)对结合的影响。通过荚膜肿胀试验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对300株侵袭性SP进行血清型分型和分子分型,比较多重PCR和cpsB基因测序的方法进行血清分型的准确性。以标准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20种抗菌药物的体外敏感性;对pbpla、pbp2b和pbp2x进行扩增测序并分析其位点突变情况,研究青霉素耐药表型与基因型的关系。通过小鼠腹腔感染菌血症模型对我国主要流行血清型进行毒力差异研究,通过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比较血清群6内不同菌株非荚膜相关毒力基因ply、lytA、nanA、psaA、pspA及HylA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布鲁克质谱对VGS缓症群区分度较差,易将缓症链球菌、口腔链球菌及假肺炎链球菌鉴定为SP。梅里埃质谱IVD系统对SP的鉴定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但由于菌种库限制,缓症链球菌/口腔链球菌以复合体结果展示。基于此结果建立了质谱联合16S rRNA和gyrB基因测序的实验室VGS鉴定流程。DBA/HPA与SP细胞壁磷壁酸结合,依赖于菌株体内Pce活性,首次发现pce allele B,仅见于血清型11A和11E的菌株。我国SP引起的IPD患者中,以儿童居多,尤以5岁以下儿童居多,约占所有侵袭性感染SP疾病的50%,以血流感染为主。共检测出40种血清型,1株不可分型(NT)株,常见血清型依次为23F、19A、19F、3、14、6A 和 6B,PCV7、PCV10、PCV13 及 PPV23 的覆盖率分别为 42.3%、45.3%、73.3%和79.3%。从检测准确性及操作简便性考虑,cpsB基因测序分型优于多重PCR血清分型方法,适合大多数实验室采用。MLST共检测出123种序列型(ST),其中33个为首次发现,以ST320、ST81、ST271、ST876最为常见,几个主要的克隆复合群与血清型具有明显的对应关系,CC320→19A、CC271→19F、CC81/CC880→23F、CC876→14、CC3173→6A、CC505→3。我国分离的侵袭性SP对厄他培南、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利奈唑胺及万古霉素全部敏感,而对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氯霉素和四环素耐药率均超过90%。除亚胺培南外,侵袭性SP对其他抗菌药物2010年至2015年耐药率均有所下降。血清型23F、19A和19F是主要的耐药血清型,血清型3敏感性较高;ST271、ST320及ST81是主要的耐药序列型,ST180和ST505对大部分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较高。疫苗覆盖血清型菌株对大部分抗菌药物耐药率均高于非疫苗覆盖血清型菌株。2010-2015年间疫苗非覆盖血清型菌株对部分抗菌药物年度耐药率呈上升趋势。脑脊液分离的侵袭性SP对青霉素耐药率较高,而非脑脊液(主要为血液来源)分离的侵袭性SP无耐药株。菌株PBP蛋白突变呈高度多样化,主要与青霉素MIC有关,与样本来源、判定折点无关。青霉素MIC值≤0.25μg/ml的菌株均无PBP活性位点突变,1株血清型6A(MIC=0.25 μg/ml)除外(PBP2b活性中心发生T451A突变)。青霉素MIC值≥0.5 μg/ml的菌株均存在不同程度的PBP活性位点突变。青霉素高MIC水平(MIC≥1 μg/ml)的菌株均存在PBP1a活性位点突变,并同时伴有PBP2b和PBP2x突变。非脑脊液来源的侵袭性SP即使表型判定为敏感,仍存在不同PBP活性位点的突变,临床使用需注意。PBP1a分析序列中共检测出105个不同的点突变,PBP2b分析序列中共检测出111个不同的点突变及2个插入突变,2个插入突变YIW和YTW分别位于2株血液来源PSSP中,均为国际首次报道。PBP2x分析序列中共检测出98个不同的点突变。小鼠体内试验显示,血清型3为强毒力血清型,血清型23F、19A、19F和14表现为无毒力,血清群6内不同血清型、不同菌株间毒力水平有所差异。血清群6内菌株各毒力因子的表达水平与动物实验毒力水平间无明显对应关系。结论:梅里埃质谱IVD系统对SP的鉴定性能优于布鲁克质谱,可用于SP的准确鉴定。DBA/HPA可以与不同血清型肺炎链球菌结合,磷酰胆碱酯酶基因pce是DBA/HPA与SP结合的决定性因素,pce allele B仅在血清型11A和11E菌株中发现,或可用于血清型预测。我国侵袭性SP以血清型23F、19A、19F、3、14、6A和6B为主,以ST320、ST81、ST271、ST876最为常见。尽管我国疫苗接种率较低,非疫苗覆盖血清型分离率呈上升趋势,出现血清型转换,可能为抗菌药物选择性压力结果。PBP1a活性位点突变是引起菌株青霉素高MIC水平(MIC≥1μg/ml)的必要条件,但需同时伴有PBP2b和/或PBP2x突变。我国流行血清型3菌株呈高毒力、低耐药特点。血清型23F、19A、19F、14呈低毒力、高耐药特点,而血清型6A、6B及6C的菌株间毒力水平不一。本研究为提高常规实验室SP准确鉴定能力、了解我国侵袭性感染SP血清学、分子型别、耐药性及主要流行血清型毒力情况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也为我国疫苗的使用或研发提供流行病学基础。
其他文献
光伏晶硅废料(PSW)是光伏产业硅锭切割过程中产生的固液废弃物。由于近年光伏产业的迅猛发展,大量的晶硅废料被产生,给环境治理带来巨大压力的同时也造成了废料中硅和碳化硅等不可再生资源的浪费。目前,通过已有的线上回收设备可将光伏晶硅废料进行固液分离和初步回收。但在初步回收后仍会存在以碳化硅和高纯硅粉为主的二次废料被遗弃。为将废料完全利用,本课题以光伏晶硅二次废料为主要原料制备多孔碳化硅陶瓷,并研究其相
为解决我国水稻产区稻谷收获季节面临的占道晒粮问题,减少稻谷因干燥不及时造成的损失,提高联合收割机能量利用率,探索一种利用联合收割机排气余热辅助远红外在机干燥谷物的新技术。为了探寻不同的收割条件和干燥目标下,干燥能流的分布对干燥性能及能量利用率的影响规律,获取干燥室内稻谷、热风及远红外多场合耦合机理,对热风辅助远红外稻谷干燥的机理及能耗平衡进行了分析,以联合收割机的粮箱与提升搅龙为主体,通过对其提升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和基础设施设备养护的深入推进,路灯清洗工作变得日益迫切。目前多靠人工或者半人工式进行清洗,是城市环保中的一项艰巨而繁重的任务,虽投入巨大仍严重不能满足实际清洗需求。论文围绕路灯清洁技术,开发自动化路灯清洁装置,设计路灯清洗装置的接触力调节结构及其接触力控制系统。主要内容如下:(1)介绍路灯清洗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分析主要的清洗方式及存在的不足,调研污染物粘附机理、清洗技术及产品
在分子筛生产工艺中会产生大量废液,其中有大量的原料没有被利用,主要含模板剂、硫酸钠,此外含有少量的硅酸根离子与偏铝酸根离子。如果分子筛母液直接被作为废弃液处理,不仅
抗菌肽(Antimicrobial peptides,AMPs)是一类存在于多种生物先天免疫系统中,并由特定基因编码的具有抑菌活性的小分子多肽。在抗生素滥用导致耐药性问题频发的今天,拥有独特
随着遥感成像方式多样化以及数据获取能力不断增强,遥感数据已经呈现出多源化和海量化的特征,遥感传感器的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时间分辨率也在不断提升,遥感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遥感大数据使得长时间、大空间、高精度的对地观测研究成为可能,也对传统遥感数据处理方法提出新挑战。海量遥感数据处理往往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物力,传统数据处理方法已经无法满足遥感大数据的分析应用需求。在一般应用场景下,遥感影像处理
陶瓷材料因其硬度高、耐高温、耐磨损、耐腐蚀、绝缘等优势,广泛应用于精密仪器、航空航天、国防科技、生物医疗器械等领域。然而,陶瓷材料属于典型的硬脆难加工材料,采用传统加工方法时,相对加工性能较差,易发生热集中效应、材料断裂破坏和损伤等现象,且刀具磨损严重,难以获得良好的表面质量。相比于传统加工,超声加工技术可达到提高材料去除率及加工精度,延长刀具寿命与抑制加工表面裂纹扩展的目的。本文以ZrO_2陶瓷
在实际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的问题行为是非常普遍的,这也是令教师非常“头疼”的一件事,这不仅会降低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影响正常的课堂秩序,长此以往也会对师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利的影响。本文以B市第N中学为例,通过文献法、课堂观察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对高中生英语课堂问题行为的表现及分类,影响高中生英语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因素进行深入地探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的应对策略,为广大英语教师提供一定的
目的:五输穴作为腧穴系统的特定穴,从古至今,备受重视。《针灸甲乙经》为现存最早针灸学专著,较多记载有五输穴内容。目前五输穴尽管临床运用广泛,但功能内涵和处方规律仍缺乏系统梳理总结。本文通过对《针灸甲乙经》五输穴主治病症文献资料中功能内涵与处方规律的挖掘与阐发,旨在为其临床与科研提供量化数据。方法:本研究以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针灸甲乙经》为文献源,逐句检索五输穴主治病症文献资料并对五输穴
4-乙烯基环己烯双环氧化合物及苧烯双环氧化合物都属于脂环族环氧化合物,它们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并且由于它们粘度低、工艺性好等特点,可能在工业上会用作很好的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