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家庭型人口流动的趋势,流动儿童的数量在逐渐增多,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状况受到学术界的关注。笔者采用质性研究方法,收集和分析研究资料。本文以宿州市H社区为个案,通过对儿童及其重要他人进行访谈,获知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信息。本文首先呈现流动儿童社会适应的具体状况,分析影响流动儿童社会适应的因素,探讨为流动儿童提供介入服务的社会工作专业模式,从而为改善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状况以及丰富儿童社会工作的实务提供一种理论参考和现实依据。研究发现,多数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状况良好,其适应状况具体表现在心理感受、人际关系、学习活动与环境融合四个方面。当儿童的社会适应状况良好时,其心情愉悦,与父母、同伴、老师的关系较好,学习成绩良好,习惯学校及社区环境并产生认同感。究其原因,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状况与其自身情况有关,还受到儿童所处的系统环境的影响。较长的时间,较小的地域差异,开朗乐观的性格,有利于流动儿童实现较好的社会适应。当儿童的家庭关系融洽,家庭气氛民主,与同伴交往积极主动,学习态度端正,学习能力较高,参加社区活动较多时,其适应状况良好;反之亦然。充分发挥家庭、同伴群体、学校和社区等系统的作用,重新建构人际支持网络,形成宽松的家庭教养方式,塑造融合的学校及社区环境,培养其身份的归属感,有利于流动儿童社会适应状况的改善。从社会工作的视角出发,通过改善正式和非正式系统,提升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建构家庭和同伴支持,争取学校及社区的资源,满足流动儿童在心理、人际、学习和环境方面的需求。同时,综合运用个案、小组及社区方法,借鉴专业社会工作的服务模式,从而解决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问题,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及社区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