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萌芽》自创刊以来一直受到青年读者的喜爱,80年代中后期市场化大潮使《萌芽》的销量受到了极大冲击。为了寻求出路,《萌芽》在主编赵长天的带领下进行改版。赵长天秉持在文学和市场之间寻找平衡的改版理念,通过改版杂志和构建萌芽品牌产业链使得《萌芽》重新获得了生机,并成为文学期刊市场化转型的成功案例之一。本文以改版后的《萌芽》为研究对象,通过对1996-2013年间《萌芽》杂志的深入研究,呈现《萌芽》在寻找文学和市场之间的平衡所进行的具体探索和努力。 通过对《萌芽》杂志研究现状的总结,提出本文所关注的研究问题,并阐述开展研究的方法。 通过对改版前《萌芽》历史的追溯,把握《萌芽》的期刊精神。阐述市场化对《萌芽》的冲击,将《萌芽》的改版置于文学期刊市场化的大背景下,从而有助于理解赵长天改版理念的形成原因。最后具体分析赵长天的改版理念,通过研究《萌芽》为改版而做出的具体探索呈现赵长天理念的形成。 《萌芽》致力于寻找文学与市场间的平衡,其中既有对市场的迎合与也有对文学的坚守,体现出《萌芽》的市场适应力。一方面,《萌芽》迎合市场上青年读者的阅读喜好,校园风格的形象包装和媚俗化作品的发表是《萌芽》促进市场销量上的积极探索。另一方面《萌芽》尽可能地坚持文学的底线,在培养“80后”作家和构建青春文学的审美体系上有突出贡献,丰富了当代文学的生态。 萌芽品牌产业链的打造,是《萌芽》在杂志本身以外所进行的探索。《萌芽》通过举办“新概念作文大赛”在社会上引起轰动效应,从而带动了大赛周边产品的繁荣,也提高了萌芽品牌在青少年中的认可度。借助品牌影响力和优势作家资源,《萌芽》与出版社合作建立畅销书运营机制,参与畅销书市场的竞争,成为品牌产业链的重要一环。此外,《萌芽》还涉足网络、广播、学校等领域,成为多媒介时代文学期刊转型为杂志的一种重要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