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不同深度复合麻醉对老年人下腹部手术术后早期认知功能及围术期炎性反应的影响。探寻适合老年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行下腹部手术中合适的麻醉深度。 方法: 选取行下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ASAⅠ~Ⅱ级,年龄大于60岁,术中对符合条件者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麻醉医生根据自己的经验以及结合患者的一般状态及循环情况来调节合适的麻醉深度,同时由另一位助手采用脑电双频指数(BIS)来监测麻醉深度,二人互不干涉对方。诱导采用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5mg· kg-1,芬太尼3μg·kg-1,维库溴铵0.12mg·kg-1,异丙酚血浆靶浓度设为3.0μg·ml-1,然后气管插管。术中维持采用异丙酚TCI靶控输注,设定血浆靶浓度为2.5μg·ml-1,瑞芬太尼血浆靶控浓度为0.1~0.2μg·kg-1·min-1;经硬膜外导管给予1%利多卡因与0.5%罗哌卡因混合液6~8ml,同样浓度微量泵硬膜外持续泵入,速度为6-10ml·h-1。患者适时追加芬太尼及维库溴铵来维持合适的麻醉深度,术后采用硬膜外连续镇痛。只有当BIS的值超出规定的范围(BIS维持在30-60之间)后助手告知麻醉医生调节麻醉深度于此范围。助手每五分钟记录一次BIS的结果。同时记录每组患者的术前,术中的血压,脉搏等循环指标;由护士经中心静脉采取静脉血,然后冷藏统一送到检验科测定患者术前、术中、术后24小时的血清白介素6,C反应蛋白的结果并记录。由助手到病房记录患者术前一天、术后一天、术后三天、术后七天的MMSE评分。手术结束后按照术中BIS平均值的结果将其分为三组,Ⅰ组:300.5)。Ⅱ组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低于和Ⅲ组,但两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 2.三组内术中,术后的CPR和IL-6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三组间术前、术中、术后IL-6的结果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5),三组间术后24小时的CRP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5)。 结论: 较深的麻醉可以一定程度的降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及减少围术期炎性反应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