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有机体是马克思考察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元素,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以实践为基础,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对社会生产的发展、社会形态的更替、人的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密切联系的分析,向我们展示了人类社会是一个以物质生产为基础的诸多要素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的有机统一整体。社会有机体的思想源远流长,从古希腊时期朴素的整体社会观开始,人们就尝试着把社会当作一个有生命的“有机体”进行研究。在中世纪,社会发展被置于宗教、神灵和上帝的光环下,许多学者出于对自然神灵的崇拜,相信在人类世界之外有一种超自然的神秘力量主宰着万物的发展,因而都陷入了神秘言说的漩涡,无法真正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规律。黑格尔、孔德、斯宾塞等近代西方思想家从生物自然科学的原理和视角来分析社会结构,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崭新的分析社会结构、研究社会发展问题的思路,具有反封建、反神学的积极意义。但受方法论和阶级性的影响,他们的社会有机体思想带有明显的唯心主义色彩,具有机械实用主义思想的倾向和狭隘的资产阶级阶级局限。马克思批判地吸收了前人的思想成果,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资本主义社会为分析模型,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社会发展的终极价值目标,全面否定了资产阶级学者把社会的各部分割裂开来,看成是孤立分散的、互不影响的单独个体的观点,而是将其视作互相交织、互相整合的有机整体,使社会有机体理论突破了机械实用主义的局限,摆脱了为资本主义永恒合理性辩护的嫌疑,成为了无产阶级正确认识和分析社会结构、推动社会发展的理论武器。在实践中不断成熟与完善的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是唯物史观的瑰宝。这一理论深刻地揭示出了人类社会是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由政治、经济、文化、人口、自然环境等因素组成的并且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有机统一体。同时,通过对社会生产的发展、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社会上层建筑的发展以及人的发展同自然环境的关系的分析,全面展现了社会有机体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实践性、人本性、整体性、系统性、可持续性和世界性等特征,为研究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提供了崭新的视角。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在当代中国具体历史条件下的创造性运用,它在坚持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的基础上,开辟了运用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观察社会发展、解决现实问题的新思维、新理念、新认识、新视野。深入解读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厘清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之间的理论渊源,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