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哈氏弧菌(Vibrio harveyi)、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免疫多糖(Immune polysaccharide)和中华绒螯蟹(Eriocheri sinensis)为试验材料,应用微生物技术、蛋白质技术和免疫学技术等试验方法进行了大黄鱼和中华绒螯蟹抗病力的初步研究、完成了对大黄鱼免疫球蛋白的分离纯化、粘液抗体的检测以及特异性抗体分泌细胞(special antibody secreting cells,ASCs)的检测,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 1.用哈氏弧菌(Vibrio harveyi)的福尔马林灭活菌体(FKC)和从哈氏弧菌中提取的菌体粗脂多糖(Lipopolysaccaride,LPS)及粗外膜蛋白(Outer membrane protein,OMP)作为免疫原,分别经胸鳍基部接种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通过测定不同接种时间后大黄鱼血清的凝集抗体效价、血液中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和溶菌酶活性的大小,以及活菌攻毒实验,测定了供试鱼在免疫接种28d后的保护力。结果表明3种免疫原对大黄鱼均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血液中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和溶菌酶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也发现血清中的凝集抗体效价与免疫保护力无直接相关性。 2.采用饱和硫酸铵分步盐析法结合Sephrose-4B凝胶柱层析,分离和纯化大黄鱼免疫球蛋白,将其作为免疫原再免疫接种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兔抗大黄鱼免疫球蛋白的抗体,纯化后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建立了间接ELISA测定大黄鱼抗体的方法。试验的最佳反应条件为:酶标抗体1∶3000稀释;抗原最适工作浓度为15μg/mL;血清以1∶80稀释时,阴阳性血清的OD值之比最大,故选择1∶80为血清的最佳稀释度;抗原4℃冰箱包被过夜为抗原的最佳包被条件;选择底物的最佳反应时间为15min。 3.通过注射,口服和浸泡3种不同免疫方式接种大黄鱼后,应用间接ELISA法对大黄鱼皮肤粘液,胆汁和血清中抗体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粘液抗体产生快,持续时间短,抗体水平低;血清抗体产生比较慢,持续时间长,抗体水平高。另外不同的免疫接种方式,能够刺激鱼体不同组织中抗体产生的水平也不同,浸泡免疫接种能够有效的刺激粘膜产生抗体,并且在抗体水平上相对高于血清抗体;注射免疫后粘液抗体的变化,暗示出只有在循环系统中产生免疫应答后,才发生局部的粘液抗体;口服免疫接种后鱼体粘液抗体和血清抗体水平都较低,暗示只有少量的抗原到达后肠。 4.通过注射,口服和浸泡三种不同的免疫方式免疫大黄鱼,应用ELISPOT方法测定不同免疫时间后大黄鱼头肾细胞,鳃细胞和血液白细胞中特异性抗体分泌细胞(ASC)数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注射和浸泡大黄鱼头肾中产生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特异性ASC,其中注射组中头肾特异性ASC数量又远远超出其它免疫组,差异显著(P<0.05),口服和对照组差异并不显著(P>0.05)。血液白细胞中特异性ASC的数量整体上远远少于头肾中,注射组水平高于其它两组,其中口服组与对照组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