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通过观察不同灸法足三里穴位局部的温度曲线,探讨不同灸法穴位局部的温热效应特点。(2)通过检测不同灸法足三里穴位局部Trp家族基因的应答情况,探索不同灸法穴位局部对艾灸温热效应异同的分子机制。方法:(1)临床试验:招募31名健康自愿者,均给予温和灸、隔附饼灸和隔姜灸三种不同灸法干预,运用热电偶测温仪实时动态监测施灸过程中足三里穴局部皮肤的温度曲线并分析其变化特征。(2)动物实验: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空白+温和灸组、空白+隔附灸组、模型组、模型+温和灸组、模型+隔附灸组;模型组、模型+温和灸组、模型+隔附灸组分别给予局部注射完全弗氏佐剂诱导佐剂性关节炎模型。在空白+温和灸组和模型+温和灸组“足三里”穴位处施以温和灸15分钟,空白+隔附灸组和模型+隔附灸组“足三里”穴位处予隔附子饼灸3壮,灸后即取“足三里”穴位局部组织,用Trp功能分类基因芯片检测不同灸法对“足三里”穴位局部组织Trp家族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1.不同灸法对健康人体足三里穴位局部的温度影响结果不同灸法具有各自不同的温度变化特点:温和灸呈现出小波平缓的特点,隔物灸呈现出大波浪式递增的特点。灸前温度:三者没有显著差异(p>0.05);最高温度:隔姜灸高于温和灸(p<0.05),隔姜灸高于隔附子饼灸(p<0.05),隔附子饼灸高于温和灸(p<0.05);终末温度:温和灸高于隔附子饼灸(p<0.05),温和灸高于隔姜灸(p<0.05),隔姜灸与隔附子饼灸差异不显著(p>0.05)。2.不同灸法对“足三里”穴位局部Trp家族基因表达影响结果(1)相同状态不同灸法对比结果:生理状态下,“足三里”穴位局部的差异表达基因:隔附子饼灸组共筛选出2个Trpcl),其中Trpv2上调,Trpc1下调;温和灸组共筛选出3个(Trpv3、Mcoln1、Trpc1),其中Trpv3上调,Mcoln1、 Trpcl下调。病理状态下,“足三里”穴位局部的差异表达基因:隔附子饼灸组共筛选出2个(Trpv2、Mcoln1),其中Trpv2上调,Mcoln1下调;温和灸组共筛选出2个(Trpv3, Trpcl),其中Trpv3上调,Trpc1下调。(2)同一灸法不同状态对比结果:隔附子饼灸作用下,病理状态相对于生理状态,筛选出1个(Trpv2);温和灸作用下,病理状态相对于生理状态筛选出1个(Trpv3)。且Trpv2、Trpv3均上调。结论:(1)不同灸法具有各自不同的温度曲线特点:温和灸呈小波平缓的温度曲线特点,隔物灸呈大波浪式递增的温度曲线特点。(2)“足三里”穴位局部Trp家族基因对不同灸法的应答可能主要由Trpv2, Trpv3、Mcoln1、Trpc1参与。无论在生理或病理状态下,隔附子饼灸均可能主要影响Trpv2的表达,而温和灸均可能主要影响Trpv3的表达,且隔附子饼灸Trpv2和温和灸Trpv3在病理状态下的表达水平均较生理状态下有明显的增高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