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国家人口计生委的监测数据表明,到2010年,我国流动人口的数量已经达到了2.21亿,且未来二三十年流动人口规模仍将不断增加。同时,流动人口举家迁移趋势明显,这也导致了流动适龄儿童的日益增加。农业部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有1.3亿农民进城务工,全国流动儿童总数已近2000万。流动儿童中,6岁以上的学龄儿童数占流动儿童总数的62.30%,人数达870万以上。有研究发现,由于社会、学校以及家庭等多方面的原因,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营养不良、龋齿、沙眼的患病率较高,健康知识知晓率低,健康行为养成差。因此,加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健康教育,全面促进这一特殊群体的健康,需要政府、学校和家庭多方面的配合和努力。国内对于学龄期流动儿童的研究多为儿童个人层面的研究,缺少从学校健康教育需求出发的研究。此外,现有研究对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青春期的相关研究较为少见,未见关于流动儿童男性生殖健康的相关报道。从研究方法上讲,定性研究较少,定量与定性方法相结合的研究也未见报道。研究目的通过定量调查和定性访谈,了解上海市松江、闵行两区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校健康教育的需要以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健康状况以及健康相关知识行为方面与本地学生的差异,从流入地政策支持、社会支持、学校和家庭等层面全面探讨促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健康的科学策略。研究方法1.定量研究: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闵行、松江共5所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幼儿园的中班,3所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校16年级,按年级抽取31个班进行问卷调查,共调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1540名: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闵行、松江共2所公立小学的5年级,按学校抽取2个班,共调查本地学生201名。2.定性研究:对闵行和松江两区3名相关政府管理人员和3所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校共5名卫生老师进行个人深入访谈;对某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校4名1年级学生家长和4名6年级学生家长进行访谈。研究结果1.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校健康促进的需要: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校的健康教育不系统、不规范且尚未开展青春期教育;学生在用眼卫生、口腔卫生、营养卫生和疾病预防等方面知识知晓率较低;在健康实践方面,学校没有建立规范的体检制度,学生对自身健康状况的知晓情况较差。2.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与本地学生的差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全面体检的比例低于本地学生,对于自身沙眼患病情况的知晓率显著低于本地学生;但是其自报视力低下患病率显著低于本地学生;在健康知识方面,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用眼卫生、营养卫生、青春期知识、疾病预防知识和应急处理知识方面知晓率低于本地学生;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睡觉时间、刷牙,便后洗手等日常行为与本地学生有显著差异。3.促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健康的干预策略:多因素分析表明,幼儿园及小学13年级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健康知识得分的相关因素为学校、年级、父亲文化程度和母亲文化程度;4-6年级学生健康知识得分相关因素为学校、年级、父亲文化程度及是否为独生子女;幼儿园及小学13年级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健康行为得分的相关因素为学校、年级和各部分健康知识得分,而4-6年级学生的健康行为得分的相关因素为学校、年级、父亲文化程度、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知识得分和青春期与生长发育知识得分。因此,加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健康教育,全面促进这一特殊群体的健康,不仅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也需要学校和家庭的配合和努力。结论与建议目前,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校的健康教育不全面、不系统、不规范且尚未开展青春期教育,学生的健康知识和行为与《上海市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存在很大差距。同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全面体检的比例较低,对自身健康状况的认知较差。建议政府部门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校的健康教育工作进行规范化监督指导,逐步实现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校的无差别管理。同时,应发挥其主导作用,通过多种途径积极筹资,帮助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校建立常规的体检制度;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校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有步骤、有计划的安排健康教育课程,重点加强对用眼卫生、口腔卫生、营养卫生、疾病预防和校园安全的宣传教育并逐步开展青春期教育。此外,学校还应通过家长会等方式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提高家长的卫生保健的知识和技能;家长则应主动、积极配合学校的健康促进工作,并做到以身作则,在家中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