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将景观生态学的理论结合RS与GIS技术的方法运用到城市发展的研究中,是对城市扩张问题的全新的思考方式,也是城市人居建设、环境保护的需要。本文从提高城市化过程中规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的角度出发,以RS与GIS技术为手段,分别从城市景观格局及生态适宜性的视角来审视城市的土地利用及生态保护,并以高速城市化过程中南阳市为例,从景观格局角度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和探讨,随后进一步的从生态适宜性的角度对未来城市发展用地进行评价研究。本文主要内容有:(1)南阳市的基础数据预处理。其中包括利用ERDAS和ENVI进行南阳市城市景观遥感影像分类,城市热岛效应研究,NDVI植被指数计算,动物迁徙廊道分析及运用ARCGIS建立空间数据库等,为之后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支持。(2)南阳市城市景观格局分析。运用FRAGSTATS进行景观指数计算,并结合MATLAB和ARCGIS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和制图。研究表明:1)研究区中南阳市的各景观类型所占比例分别为:农田景观35.40%,绿地景观26.87%,城镇景观25.7%,森林景观8.48%,水域景观3.53%。其中农田景观可视为南阳市的景观基质;绿地景观斑块数量最大达到4289,平均大小最小为2.5673,斑块密度最高为10.4664,体现出绿地景观的破碎化明显;城镇景观斑块存在LPI的最大值,远高于其他类型的景观,这是由于在城市化的过程中,中心城区的城镇景观斑块逐渐成为研究区中的最大的斑块所致。2)城市化带来的景观类型的改变的思考。通过建立相关系数矩阵,较好的解释了南阳市城市的特点以及城市化带来的某些影响。(3)南阳市的城市生态适宜性评价。在地理信息系统(GIS)支持下,建立了南阳市的空间数据库;以麦克哈格的生态规划理论为基础,选取了14个生态适宜性评价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利用加权叠加的生态适宜性评价模型,在ARCGIS9.3空间分析模块中对评价因子拓扑叠加分析;最后将南阳市的土地生态适宜性分为5个等级,其中:生态保护区占6.88%、生态恢复区占22.44%、浅度生态开发区占30.85%、基本适宜开发区占31.21%、适宜开发区占8.62%,上述结果为南阳市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合理的土地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4)研究区城市发展、生态系统建设对策。基于研究区城市景观格局形态的分析以及城市生态适宜性评价的结论,提出城市发展、生态系统建设优化对策。在城市发展问题上:中心城区以南的地区受生态限制程度较低,并且土地连续性好,建议中心城区的建设用地向该处扩展;在生态系统建设问题上:近期应通过生态林、生态绿地的建设,尽可能的串联起兰营森林公园、独山风景区、白河湿地公园等南阳市中心城区外围的生态保护区,远期关注南阳市南水北调工程、二里河、白河等线状绿地的建设,使之在外围形成保护中心城区的绿色和蓝色的生态屏障,从而完成规划范围内的大环境的生态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