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的目的是探讨《诗经》十五《国风》中的《豳风》、《秦风》的地域性。具体而言,就是从文化地理学的角度,探讨产生于关陇一带的《豳风》、《秦风》所蕴含的丰富的地域文化内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诗歌作为文学艺术所具有的地域性,即诗歌的地域风格。通过这一过程,明确《豳风》、《秦风》这两种处于同一文化区即河渭文化区的文化和艺术产品在地域文化和艺术方面的相异性、相近性,或相通性,从而探讨上古诗歌所反映的上古文化生态和艺术生态的和而不同的存在状态和演变动向。本课题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首先,可以揭示商秦之际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事实。以中国古代汉语诗歌的源头《诗经》为对象,研究其中所蕴含的地域文化,有益于明确中华文化的发生、发展、成熟和演变历程,有益于明确中国文学的地域分布及其地域性的演变过程。其次,有利于促使中国古代文学地域性研究进一步向完整和完善迈进。《国风》的地域性研究虽然历来不乏其人,且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蔚然大观,但总体而言是零星的、不系统的、不深入的,本课题有助于《国风》的地域性研究走向整体化、系统化。其三,对文学地理学、文学文化学、文学风格学的建构有一定的意义。从理论认识层面看,探讨《国风》地域性这一文学现象,将其地域性形成的地理因素、人文因素解析出来并加以理论化、系统化,对现有的文学地理学、文学文化学、文学风格学的丰富和发展,尤其是对文学地理学的建构和成熟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豳风》、《秦风》正是从微观研究逐步走向宏观研究、从具体研究走向抽象研究、从实践走向理论的重要一步。本文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着重介绍本课题的缘起、学术价值、理论前提及创新性;第二部分以对《豳风》的地域性展开研究。着重研究豳地的历史地理环境、《豳风》中所蕴含的周人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意识文化,以及诗歌的主旨、题材、风格所呈现的地域性;第三部分对《秦风》的地域性进行研究,着重研究秦地的历史地理环境、《秦风》所体现的秦人的物质文化、意识文化,以及《秦风》的主旨、题材、风格所呈现的地域性;第四部分对同在河渭文化区的《豳风》、《秦风》的地域性的区别与统一性进行研究。并从《豳风》、《秦风》地域性研究中提炼出适合于构建文学地理学、文学风格学的部分概念和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对《诗经》十五“国风”的地域性的整体研究提出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