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孔银电极的制备及其用于CO2电还原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ifan_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CO2电化学还原是解决温室效应及实现CO2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银是一种良好的可将CO2选择性还原为CO的电催化剂。但目前普通Ag片电极存在电流效率较低、电极易中毒失活等问题。本研究以提高电极电活性表面积和稳定性为目标,采用氢气泡动态模板法制备具有银纳米颗粒堆积的孔壁、三维立体的多孔结构的银电极,并研究该电极电还原CO2为CO的电催化性能。在多孔银电极制备中,考察了沉积液组成、沉积电流密度、沉积时间等制备条件对电极形貌及CO2电还原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制备条件。采用SEM、XRD、EDS表征了电极形貌和组成,结果表明多孔银电极沉积层孔壁由粒径为40100nm的银纳米颗粒构成,平均孔径约20μm,沉积层厚度约为30μm。多孔银沉积层为多晶结构Ag,电极表面无杂质。循环伏安测试结果表明,与平滑银片电极相比,多孔银电极的电化学表面积约为120倍,CO2还原分电流最高约为3.5倍将多孔银电极应用于CO2电还原制CO研究中,考察了电解电位、电解液浓度、反应温度等电解反应条件对电极CO2电还原性能的影响。在电解电位为-1.7V、电解液中KHCO3浓度为0.5M、反应温度为25℃时进行恒电位电解反应1h,多孔银电极上反应电流密度可达14 mA/cm2,CO电流效率在反应时间内稳定保持在90%以上;而相同条件下平滑银片电极上电流密度仅为7 mA/cm2,且在反应1h内CO电流效率由74%降低至58%。电极失活原因探究结果表明,银片电极电解反应后表面部分区域出现的黑色含碳氧的化合物可能是造成银片电极失活的主要原因;而多孔银电极由于电极表面独特的纳米颗粒结构使其在反应中不易发生失活,催化稳定性更高。通过Tafel测试对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发现多孔银电极与银片电极上CO2电还原的速率控制步骤相同,均为CO2得一个电子变为吸附态的CO2?-的过程。采用旋转圆盘电极装置减小扩散控制影响后,反应电流密度增加为21 mA/cm2。在电极稳定性进行考察中,多孔银电极在持续反应4 h内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而在重复使用三次过程中,随使用次数增加,平均电流密度逐渐降低,SEM结果表明这是由于重复使用过程电极表面的部分银颗粒发生了脱落。
其他文献
<正> 2.3 运用中筒体进水造成严重腐蚀据检修统计,运用中因筒体内进水,整体腐蚀数量占总数的1%~1.5%左右。给各配弹造成不同程度的腐蚀损伤。破坏调整作用,危及行车安全。目前
介绍了NX70型共用平车的技术参数、主要结构和试验情况,并对其技术经济性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介绍了NX70型平车(焊轨用)的结构、主要技术参数、技术要点和试验情况。
介绍了NX70A型共用平车的结构特点,针对车体制造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提出了改进、控制措施,保证了车体的制造质量。
介绍了X70型集装箱专用平车的结构特点,对控制中梁组成焊接变形、底架组成制造、锁闭装置安装等工艺难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1现状分析1990年开始,我国铁路新造25型客车陆续装用ST1—600型双向闸瓦间隙自动调整器(以下简称“闸调器”)。1993年底前,各客车制造厂装用闸调器时,螺杆工作长度给定值(以下简称L值)为260mm,其调整量与21、22、
在RS和GIS技术支持下,利用土地利用生态风险强度模型、土地利用综合指数模型、空间自相关等方法,以1995,2000,2005,2010,2015年5个时段的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分析宁夏红寺堡区土地
环境的恶化迫使政策制定者们寻求可再生能源发电替代传统能源发电的新途径,但是高额的发电成本限制了可再生能源发电行业的发展。在考虑CO2减排效益的情况下,利用2012年中国
<正> 按照铁道部科技局、车辆局1988年2月1日所发TB139号电报的要求,我段于1988年至1989年在B18型机冷车第4列(原8844列)、13列(原8853列)上安装了12只由铁科院机辆所研制的DT1—
通过对DF11型机车电磁接触器主触头粘连故障导致停车事故的调查,认为机车原设计中用的电磁接触器结构复杂、启动接触器QC主触头额定电流偏小是导致主触头粘连的主要原因。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