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不同参数的各电针组间比较和电针与普通针刺间的比较,探讨电针治疗急性期Bell氏麻痹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以及电针治疗急性期Bell氏麻痹最佳适宜刺激参数,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本课题严格采用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的研究方法,应用计算机生成随机数,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126例随机分为五组(A组:疏密波(>2Hz);B组:疏密波(<2Hz);C组:连续波(>2Hz);D组:连续波(<2Hz);E组:普通针刺),其中治疗期脱落3例,随访期脱落8例。五组均采用相同的基础治疗,A组、B组、C组、D组采用不同波形及频率的电针参数治疗,E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各组每周均治疗6次为1个疗程,每周休息1次。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个疗程和治疗4个疗程后比较各组的疗效,采用House-Brackmann(H-B)分级量表、H-B局部量化评分表、中医症状积分表进行评价。分别在入组后第5周、2个月、3个月进行随访评价。运用SPSS 21.0、Gra Ph Pad 8.0.1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统计绘图。结果:1.基线资料各组病例来源、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基线具有可比性。2.H-B分级量表A组、B组、C组、D组、E组五组患者分别经治疗2个疗程(W2)和4个疗程(W4)评价,组内比较,五组治疗方法均可改善急性期Bell氏麻痹面神经功能分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在改善面神经功能分级方面无差异(P>0.05)。3.H-B局部量化评分组内比较:A组、B组、C组、D组、E组五组患者分别经治疗2个疗程(W2)和4个疗程(W4)后对H-B局部量化评分总分、前额、眼、颊、口角进行评价均有降低,在不同疗程比较均能有效改善急性期Bell氏麻痹患者总体功能和前额、眼、颊、口角局部的功能,提示五组治疗方法均有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A组疗法在第2个疗程时对改善急性期Bell氏麻痹患者总体功能和前额功能方面效果较E组好(P<0.05),而其余各组在不同疗程后评价对改善急性期Bell氏麻痹患者总体功能和前额功能方面无差异(P>0.05);A组疗法在第2个疗程时对改善急性期Bell氏麻痹患者眼闭合功能较C组、D组和E组好(P<0.05),而其余各组在不同疗程后评价对改善急性期Bell氏麻痹患者眼闭合功能方面无差异(P>0.05);五组治疗方法经2个疗程(W2)和4个疗程后在改善急性期Bell氏麻痹患者面颊和口角功能方面无差异(P>0.05)。4.中医症状积分评价A组、B组、C组、D组、E组五组患者分别经治疗2个疗程(W2)和4个疗程(W4)后评价,组内比较:各组均能有效改善急性期Bell氏麻痹患者中医症状,说明五组疗法均有效(P<0.05);组间比较:A组疗法在第2个疗程时对改善急性期Bell氏麻痹患者中医症状较E组好,而其余各组在不同疗程后评价对改善中医症状方面无差异(P>0.05)。5.疗效评价A组、B组、C组、D组、E组五组患者分别经治疗2个疗程(W2)和4个疗程(W4)后比较,五组治疗方法均有效,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2个疗程后A组、B组、C组、D组、E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0%、76.9%、69.9%、61.9%、68.0%;治疗4个疗程后A组、B组、C组、D组、E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96.1%、96.1%、100.0%、92.0%。6.4个疗程后痊愈患者治疗次数比较各组平均治疗次数分别为:A组(19±4.75)、B组(21±5.19)、C组(22.55±3.70)、D组(23.33±1.41)、E组(23.30±1.49),A组患者经治疗4个疗程后痊愈所需治疗次数明显低于C组、D组和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随访评价对纳入的患者经3次随访,有2例患者(C组1例,E组1例)在入组第5周随访有面瘫后遗症,1例出现肌痉挛(C组),1例出现联带运动(E组)。有1例患者(C组1例)在入组第2个月和第3个月随访有面瘫后遗症(均与第一次随访为同一患者),表明无论普通针刺还是电针治疗急性期Bell氏麻痹出现后遗症的概率均很小,3次随访,各组患者H-B分级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8.安全性评价所有患者安全性指标检查无异常,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1.电针与普通针刺在急性期介入治疗Bell氏麻痹均安全有效,总体疗效无差异;2.疏密波电针,频率>2HZ,在疾病早期(2-3周内)改善急性期Bell氏麻痹患者中医症状方面优于普通针刺组;3.疏密波电针,频率>2HZ,在疾病早期(2-3周内)改善急性期Bell氏麻痹患者前额功能方面优于普通针刺组,在改善急性期Bell麻痹患者眼闭合功能方面优于普通针刺组和连续波电针组;4.疏密波电针,频率>2HZ,急性期干预Bell氏麻痹平均痊愈治疗次数为19±4.75,低于普通针刺组和其它电针参数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