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气候的逐年变暖,重庆“火炉”气候特点愈加明显,特别是重庆主城区,夏季更是酷热难耐,市民的避暑旅游需求十分强烈,因此重庆被旅游业界誉为国内最大的避暑客源地之一,也是全国避暑旅游目的地必争的避暑旅游客源地。然而重庆自身本为大山大水汇聚之城,拥有良好的避暑旅游气候和旅游资源,具有发展避暑旅游业的先天优势,但每年夏季重庆客源的大量外流,严重影响重庆旅游业整体的平衡和健康发展。因此,重庆开发避暑旅游,不仅是对重庆本土客源旅游需求的满足和对重庆旅游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也是将重庆多年夏季作为客源地成功转型为旅游目的地的重要策略之一,还将是带动重庆高山区县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本文本着寻找有效评价重庆避暑旅游地开发的适宜性为目的,便于为旅游相关部门和人员全面了解和评价重庆避暑旅游地的开发提供一定参考和指导,在调查重庆主城市民的避暑旅游偏好前提下,借鉴了旅游区位理论、旅游行为理论、地域分异理论、系统性理论等相关理论和旅游适宜性评价的相关文献,综合运用了德尔菲法、AHP层次分析法等多种方法,构建了避暑旅游地开发的适宜性评价体系,并对各指标和影响因子进行了定量分析,形成如下研究结论:(1)确定气候舒适度(气温、降水量、风速)、旅游区位(资源区位、交通区位、市场区位)、旅游资源(资源组合度、资源美誉度、资源品质度)、旅游环境(生活环境、绿地覆盖率、景观视觉质量、环境容量)、用地条件(地形起伏度、坡度、坡向、政策支撑度)、设施条件(交通条件、接待能力、市政设施)、旅游安全(安全应急能力、自然灾害发生率、旅游公共事件发生率)及客源市场(避暑旅游需求强度、游客满意度),共8项指标25个因子作为基于重庆主城市场的避暑旅游地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和影响因子。(2)构建了避暑旅游地开发适宜性评价的结构模型,并确定了八项评价指标及25个影响因子的权重。(3)在基础重庆主城市场的避暑旅游地开发适宜性评价的指标层中,排名前三的指标分别为气候舒适度(0.35)、旅游环境适宜性(0.21)、旅游资源适宜性(0.18);排名后三位的指标为用地条件适宜性(0.05)、客源市场适宜性(0.04)和旅游安全性(0.03)。同时,在各指标内明显重要的影响因子有气温、资源品质度、生活环境质量、交通条件及避暑需求强度等因子。(4)将本文研究的避暑旅游地开发适宜性评价体系应用于石柱县的避暑旅游地开发适宜性评价中,通过GIS的高程分析图及旅游资源分布图进行筛选区内的重要避暑旅游地。经评价,石柱县适宜开发避暑旅游的旅游地排名前三的分别为黄水森林公园片区、灵山佛景区、北部山乡旅游片区,其余研究单元排名依次为万寿山、冷水镇、悦崃镇、龙骨寨、千野草场、七曜山地质公园、枫木乡、藤子沟湿地、鱼池镇、银杏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