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是一种世界性的杂食性农业害虫,近年来在我国发生为害日趋严重,长期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使其抗药性问题日益突出。氟虫双酰胺是一种作用机理独特,对斜纹夜蛾效果显著的新型杀虫剂。任何一种新型杀虫剂的使用都会导致害虫抗药性的形成与发展。研究和掌握斜纹夜蛾对氟虫双酰胺的抗性规律,对于制定科学合理抗性治理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测定了广西不同地区斜纹夜蛾田间种群对4种杀虫剂的抗性水平,评估了斜纹夜蛾对氟虫双酰胺单剂及其混剂的抗性风险,初步明确了斜纹夜蛾对氟虫双酰胺的代谢抗性机理。主要结果如下:1、采用浸叶法建立了斜纹夜蛾对4种杀虫剂的敏感基线。4种杀虫剂对斜纹夜蛾敏感种群的LCso值分别为:氟虫双酰胺0.26813mg/L、氯虫苯甲酰胺0.12183mg/L、氟虫双酰胺·阿维菌素0.1163mg/L、阿维菌素7.9853mg/L。毒力大小顺序为:氟虫双酰胺·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阿维菌素。2、用浸叶法分别测定了广西不同地区斜纹夜蛾田间种群对4种杀虫剂的抗性水平。结果表明,所测种群对氟虫双酰胺、氯虫苯甲酰胺均处于敏感阶段,抗性倍数分别为1.39~2.26倍和1.10~2.79倍;所测种群对氟虫双酰胺·阿维菌素、阿维菌素产生了低到中等水平的抗性,抗性倍数为7.61~12.11倍和13.95~34.37倍。3、在室内用氟虫双酰胺单剂对斜纹夜蛾敏感品系进行抗性选育,并评估斜纹夜蛾对该药剂的抗性风险。在30%-70%的选择压下,经过12代次的筛选,得到斜纹夜蛾对氟虫双酰胺单剂抗性倍数为8.94的抗性品系,并估算出斜纹夜蛾对氟虫双酰胺单剂的抗性现实遗传力h2=0.3038。室内条件下,选择压为90%种群死亡率时,斜纹夜蛾对氟虫双酰胺单剂抗性上升5倍和10倍分别需要4代和6代。4、在室内用氟虫双酰胺·阿维菌素混剂对斜纹夜蛾敏感品系进行抗性选育,并评估斜纹夜蛾对该药剂的抗性风险。在30%-70%的选择压下,经过12代次的筛选,得到斜纹夜蛾对氟虫双酰胺·阿维菌素混剂抗性倍数为5.56的抗性品系,并估算出斜纹夜蛾对氟虫双酰胺·阿维菌素混剂的抗性现实遗传力h2=0.1858。室内条件下,选择压为90%种群死亡率时,斜纹夜蛾对氟虫双酰胺·阿维菌素混剂抗性上升5倍和10倍分别需要6代和8代。5、根据室内条件下氟虫双酰胺单剂和氟虫双酰胺·阿维菌素混剂对斜纹夜蛾的抗性选育和抗性风险评估的结果,就斜纹夜蛾对两种药剂的抗性发展速率进行比较。从结果可知,分别经过12代次选育,斜纹夜蛾对单剂的抗性倍数达8.94倍,而对混剂的抗性倍数仅为5.56倍。室内条件下,选择压为90%种群死亡率时,混剂抗性增长5倍和10倍分别需要6代和8代,而单剂仅需要4代和6代。说明氟虫双酰胺·阿维菌素混剂能够有效延缓斜纹夜蛾对氟虫双酰胺单剂抗性的发展。6、用酶动力法对斜纹夜蛾敏感品系及抗氟虫双酰胺品系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酯酶和多功能氧化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抗性品系和敏感品系的酶活性比分别为1.01、2.32和2.77,抗性品系的酯酶和多功能氧化酶活性与敏感品系相比差异显著,谷胱甘肽S-转移酶差异不显著,说明斜纹夜蛾的抗性与酯酶和多功能氧化酶有关,与谷胱甘肽S-转移酶无关。7、采用浸叶法测定PBO、 TPP和DEM三种增效剂对氟虫双酰胺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PBO、 TPP对氟虫双酰胺均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增效比分别为21.55和15.85,而DEM对氟虫双酰胺的增效比仅为1.01,没有表现出增效作用。验证了斜纹夜蛾的抗性与酯酶和多功能氧化酶有关,而与谷胱甘肽-S-转移酶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