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拉默德是当代美国文学史上继辛格、贝娄之后又一个著名的犹太裔作家,被评论家们称之为二十世纪真正的犹太作家或是犹太味最浓的作家(谢尔登.诺曼.格雷布斯坦,1980:78)。马拉默德善于通过描写犹太小人物的苦难经历来书写犹太民族坚韧而善良的品格。他的小说《店员》发表于1957年,是马拉默德的代表作之一。通过讲述一个小杂货店的一段兴衰史和几个与小店有关人物的生活经历,浓缩地再现了在生活苦海中顽强挣扎的普通犹太杂货店主莫里斯的一生,揭示了道德信仰的力量。莫里斯用他的善良和真诚感动了意大利裔青年弗兰克,从而使他皈依了犹太教,接受了犹太人的生活方式。亚里士多德在《诗学》的第六章谈及悲剧定义及悲剧的作用时,给悲剧下了一个经典定义:“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模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通过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净化”(亚里士多德,2006:30)。在这个定义中,“净化”(Catharsis)被认为是悲剧的核心作用,而怜悯和恐惧则是净化作用的情感基础。苦难主题始终贯穿《店员》的始终,主人公莫里斯一家人的遭遇充满悲剧色彩,而莫里斯本人则更是小说里一位彻头彻尾的悲剧人物。欣赏这部小说,读者会被小说的悲剧魅力深深感染。在亚氏看来,“‘净化’即悲剧艺术在观众(读者)身上产生怜悯、恐惧之情,并通过把这种痛苦和不愉快的激情得到一定的宣泄,达到心灵的一种舒畅和松弛,也就实现了心灵的‘净化’。”(程孟辉,1994:46)亚氏的悲剧“净化”说更关注于通过欣赏悲剧,读者或观众的情感能否得到“净化”,因此这也成了评判一部悲剧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本文以亚氏的悲剧理论为基础,试从悲剧主题,悲剧人物以及悲剧情节三方面分析美国犹太作家马拉默德的小说《店员》,挖掘小说中的悲剧审美价值,以期更好的理解悲剧小说道德教化和心灵引导的双重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