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脑缺血疾病现今威胁着许多人的身体健康,是亟待解决的医疗难题之一,治疗难点主要在于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的存在,阻碍了多数治疗药物通过生理屏障到达脑部充分发挥药效。因此,如何克服这一技术瓶颈成为当前给药系统研究的主要方向。随着生物纳米材料的深入研究,树枝状分子作为一种新型的药物载体材料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同时又有研究表明,利用靶向功能多肽修饰载体材料,是实现药物靶向释放,精准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因而在本研究中基于这两点设计理念,以树枝状分子作为基础载体材料,利用靶向多肽进行修饰实现了药物的靶向释放。本文主要利用发散收敛法合成了两种基础纳米载体材料,分别为少有研究的聚L-赖氨酸树枝状分子(PLLD)及研究广泛的聚酰胺-胺树枝状分子(PAMAM)。首先利用二者的伯胺基团与双官能团聚乙二醇(NHS-PEG-MAL)的末端琥珀酰亚胺基团(NHS)反应,使PEG连接到载体材料表面进而降低载体材料毒性。再次利用NHS-PEG-MAL末端的马来酰亚胺基团与靶向多肽L57(TWPKHFDKHTFYSILKLGKH-OH)及PGP(Pro-Gly-Pro)的巯基反应将两种多肽连接到材料上,最终分别合成了L57&PGP-PEG-PLLD及L57&PGP-PEG-PAMAM两种靶向递药载体。为研究聚L-赖氨酸(PLLD)和聚酰胺-胺(PAMAM)两类树枝状分子纳米载体的理化性质,分别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镜(TEM)、Zeta电位及粒度仪等测试方法对材料的结构、形貌及粒径大小进行表征,结果显示两种纳米载体材料均合成成功,L57&PGP-PEG-PLLD的粒径为215.3±0.5 nm,符合人体需求。采用物理包埋的方法制备灯盏花素(Bre)递药体系,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未经靶向修饰的载体材料及修饰后载体材料的载药及体外释放性能进行了研究,L57&PGP-PEG-PLLD的载药量为16.7%,体外释放结果显示72 h后,PLLD/Bre、PEG-PLLD/Bre、L57&PGP-PEG-PLLD/Bre三种递药体系的释放率分别为89.6%,62.5%,57.3%,且在修饰后载体材料达到了很好的缓释效果。L57&PGP-PEG-PAMAM的粒径为140.2±0.6 nm,HPLC法检测药物装载及体外释放结果表明L57&PGP-PEG-PAMAM复合材料的载药量为20.12%,PAMAM/Bre、PAMAM-PEG/Bre、L57&PGP-PEG-PAMAM/Bre三种递药体系的药物释放率分别为86.2%,58.9%,54.6%,修饰后的载体材料达到了很好的缓释效果。体内脑靶向研究证实,将各个载体材料用Di R荧光染料进行染色,通过尾静脉注射到小鼠体内,比较分析了单纯载体材料及修饰后载体材料的脑靶向性,结果表明多肽的修饰使得材料的靶向性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最后,药效学研究表明,负载灯盏花素的L57&PGP-PEG-PAMAM纳米载体可显著改善脑缺血病理特征,逆转神经细胞坏死与凋亡,减少脑梗死面积70%左右,降低神经功能评分,抑制炎症细胞因子IL-15、IL27等的表达。结论证明,负载灯盏花素的L57&PGP-PEG-PAMAM纳米载体对实验性脑缺血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可精准输送药物分子到达脑缺血炎症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