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家乡民俗学的思考理路,本文以笔者的15位亲属成员为研究对象,以田野作业为主要方法来记录并考察他们作为受妻者与给妻集团的互动过程,并对个人生活经历做出结构化的分析。所涉及研究对象的年龄横跨上世纪初到上世纪90年代;根据年龄相近程度,他们被分成了 6组。如此安排,便于我们从纵向的历史角度与横向的结构观察女婿与姻亲集团的生活世界。纵向地看,基于不同的历史社会背景和观念,不同年代的女婿与给妻集团①的相处模式在不断嬗变。比如,改革开放后的独生子作为女婿后,他们的自主意识较之前代就有了很大的提高。自主意识的高涨使得他们在与姻亲关系互动时,保持了更高的独立性;横向地看,同一时代的女婿基于不同的身份地位和性格特点等因素,在与姻亲集团相处的过程中,他们的生活状态也会迥然不同。比如,社会地位高或有经济实力的女婿更可能受到姻亲集团的尊重;性格积极的女婿相对于性格孤僻的女婿更容易维系好与姻亲之间的关系。正文分为七个章节和结语。第一章主要以百步村为代表,通过介绍受妻者与给妻集团互动仪式,呈现姻亲关系的地方性;第二章到第七章侧重从日常生活的语境考察姻亲关系:第二章,叙述了张家和万家②的祖先如何在陌生的异乡通过姻亲关系建构自己的生存网络,旨在强调姻亲关系对于“新移民”的生存和发展意义。第三章从受妻者的性格特点这一主观因素入手,分析受妻者的性格如何影响女婿与给妻集团的合作。第四章主要论述姻亲关系具有维系受妻者家庭稳定的重要功能。第五章从受妻者的视角出发,介绍女婿应对姻亲集团的两种策略:温和的策略与强势的策略。第六章介绍了女婿个人实力如何影响他们在姻亲关系中的地位和命运。第六章指出了女婿的在姻亲集团的地位存在“延续性”。结语部分对论文的主要部分进行梳理和总结,再次强调个人的微观视角对于女婿与姻亲集团互动的呈现功能。女婿与给妻集团的互动是个复杂的生活现象,论文分别从姻亲关系的生存意义、女婿的身份地位和心理、给妻集团对女婿的影响、女婿对给妻集团的应对策略、时代风气和社会阶层对姻亲关系的影响等这些角度来叙述阐释女婿与给妻集团的互动,旨在结合宏观结构的分析与微观个性的深描两种方法来呈现女婿这一亲属身份的生活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