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隐喻曾一直被认为是一种修辞手法,但Lakoff和Johnson(1980)提出的概念隐喻认为隐喻是人类的一种认知方式。而随着Forcevile(2009)提出的多模态隐喻理论,实现了将一直仅限于语言文本的概念隐喻研究转向多模态隐喻研究。本文以以下问题为基础,对中美商业访谈中的多模态手势隐喻进行对比研究:1.中美商业访谈中使用的手势类型的频率分别为多少?在这些商业访谈中,有哪些类型的手势隐喻?2.中美商业访谈中手势隐喻与言语表达匹配性有何异同?3.中美商业访谈手势隐喻多模态意义建构中有何异同?造成这种差异有哪些因素?手势隐喻有什么功能?本文在概念隐喻理论和多模态隐喻理论的基础上,采用自建多模态语料库的方法,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两个中国商业访谈和两个美国商业访谈,对其中的手势隐喻进行了对比研究。借助多模态标注工具ELAN5.0进行了定量研究,随后进行定性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中美商业访谈中存在五种手势类型,其出现频率从高至低均依次为:节拍性手势、指示性手势、提示性手势、隐喻性手势、图示性手势。其中,隐喻性手势频率在中美商业访谈中分别为8.2%和10.3%。手势隐喻在目标商业访谈中可分为实体手势隐喻、方位手势隐喻、转喻手势隐喻和时间手势隐喻;其在中美商业访谈手势隐喻中的占比分别为51%和82%;29%和4%;13%和12%;6.7%和2%,从中可以看出实体手势隐喻均是使用最多的手势隐喻类型。2.隐喻性思维可以单独或伴随隐喻性言语进行表达,所以在商业访谈中也存在着手势隐喻伴随隐喻性表达和手势隐喻伴随非隐喻性表达的情况,前者情况出现较多,且在美国商业访谈中(58%)出现比中国商业访谈(52.5%)中多。手势隐喻对隐喻性表达具有补充或者具象作用,而其单独出现时,也可以完整的表达隐喻意义。3.中美商业访谈中多模态手势隐喻意义建构的相似性体现为:相似的目标域和一致的多模态意义建构过程(即由概念隐喻过程为中介,实现从手势源域到目标域的多模态映射);而相异由多种因素(表达者的意图,个人习惯和文化差异)造成的,体现在对同一目标域的手势隐喻准备阶段和手势隐喻构建的倾向性不同。手势隐喻的功能具有普遍性,从说话者方面来讲,手势隐喻可以使其意思表达的更加生动和完整,而从观察者方面来讲,手势隐喻可以对意义的理解给予暗示,也可以帮助其把注意力放在语言表达的焦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