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模糊限定语的对比分析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amer_ws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语和日语中都存在着大量的模糊限定语。中曰模糊限定语在分类、语义、语用方面有着广泛的共通点,也有许多不同之处。本文围绕两大问题对中曰模糊限定语进行了对比分析,一是从词性分类、语义、语用这三个角度分析中日模糊限定语的异同作用;二是分析中日两国模糊限定语产生的异同原因。针对第一个问题,即从词性分类、语义、语用这三个角度分析中日模糊限定语的异同作用,分析得出结果如下:从词性分类和语义方面来看,中日模糊限定语共通点如下:种类丰富、词性范围广。副词、助词、概数词、短语四个构成部分都是共有的。并且,副词发挥模糊限定语作用这点在两种语言中都非常突出。在语义作用上都有去模糊化和模糊化的作用。不同点如下:词性上来看,汉语和日语中各有特殊的分类。如,日语中有形式体言、副助词、助动词、连语这四项,汉语里有动词、情态动词、形容词这三项;日语里虚词多而汉语中实词多;从总数上来看,日语中模糊限定语的数量也比汉语多。语义上来看,曰语中模糊限定语的用量比汉语大,词语更丰富,使用起来更复杂。从语用上看,中日模糊限定语的共通点是两者都遵循合作原则、礼仪原则、适当原则,有着促进交流的作用。就不同点而言,日语中使用频率比汉语高;在语用的消极作用方面略有差异,在因使用模糊限定语而削弱自己的主张这点上日语比较突出,而在因使用模糊限定语而夸大其词方面汉语比较突出。最后,日语的语言构造本身比较复杂,对于外国人来说相对难以理解。针对第二个问题,即分析中日两国模糊限定语产生的异同原因,分析得出结果如下:中曰模糊限定语有共通之处的原因在于:首先,中日两国都是世界公认的“礼仪之邦”,两国人民在生活及语言表达各方面都很注重委婉.其次,两国模糊限定语的使用都出于“顾虑他人”和“保护自己”这两个动机。最后,两国的模糊流行也是原因之一。共通点的深层原因可以说是两国对委婉文化的推崇。而两国模糊限定语存在差异的原因,归因于中日两国历史地理差异、社会环境差异、文化差异、民族心理差异、语言差异这五点。历史地理差异是指,日本是岛国而中国是大陆国家,日语相对于大陆性的汉语而言具有“柔软性”,以心传心的技术十分发达。社会环境差异是指,由于日本的村落社会意识和集团主义发达,交流时更加注重用模糊限定语来保持和谐。文化差异是指,日本有着朦胧的审美情趣,十分重视听话人的感受。民族心理差异是指,日本延续着“娇宠”心理和受害意识,为了和周围融为一体而喜爱用委婉表达。语言差异是指,日语作为黏着语,重注语句间的关联性,尽量避免断定的语言;而汉语作为孤立语,主谓构造鲜明严密,一目了然。总结起来,日语比汉语的委婉度高,更多地使用模糊限定语。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在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3月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均采用口服降糖药物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40例。对照
研究了辐照剂量对杭白菊中微生物存活率和有效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用1kGy 的辐照剂量足以杀死样品中的各种害虫;5kGy 剂量辐照时,细菌和霉菌的数量下降2—3个数量级;辐照剂
首先本文使用SWOT分析方法对吉林省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和非正规金融机构农业贷款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此作为提出整顿吉林省农村金融市场的研究基础之一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一国或地区的金融成长水平对该国实体经济结构的转变将会产生重要影响。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集中于金融成长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但对金融成长与产
由益阳橡胶塑料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开发、设计、生产的3.6米帘布筒贴合机已产成发货,成为国内首台最大,最宽帘布制作贴合机,该机是轮胎成型前半成品制作的设备,其优良的工艺性能为国
<正> 引言新股业绩变脸似乎已经成为我国证券市场一大痼疾。为积极推进证券市场发展,新一届证监会领导班子上台,提出了八项工作重点,其中之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发行制度。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在MANET中,节点移动对端到端性能产生消极影响。为了量化此影响,结合链路可用度的概念,将分组发送至下一跳的平均时间作为虚拟时钟节拍,提出一种基于虚拟时钟的MANET性能分析模型
荷兰阿克苏-诺贝尔公甲在江苏泰兴经济开发区独资兴建的聚硫胶化学公司于2005年11月底奠基。该项目一期工程投资1400万欧元,聚硫橡胶年产能力1万吨。2007年初投产后,可望成为世
<正>本文综述了油菜突变育种在理论和实际上所取得的成果及新的研究趋向。油菜突变育种在国外始于40年代&#39;t)],在国内始于50年代末。70年代以前进展不大,70年代以后发展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