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偏高岭土性能优越,相关的深度开发对拓展其应用领域,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分子动力学是原子尺度下研究材料复杂物理和化学过程的有效工具,不仅能够克服实验条件的限制,而且可以对宏观实验提出方向性指导。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从原子层面探究了偏高岭土理化性质变化的微观机理,为推进偏高岭土精细化改性进而在各领域内的广泛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本研究的主要成果如下:(1)偏高岭土模型合理性及结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偏高岭土性能优越,相关的深度开发对拓展其应用领域,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分子动力学是原子尺度下研究材料复杂物理和化学过程的有效工具,不仅能够克服实验条件的限制,而且可以对宏观实验提出方向性指导。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从原子层面探究了偏高岭土理化性质变化的微观机理,为推进偏高岭土精细化改性进而在各领域内的广泛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本研究的主要成果如下:(1)偏高岭土模型合理性及结构性:针对各国学者对高岭土煅烧产物——偏高岭土的晶体结构仍存在争议,利用分子模拟手段讨论了五种偏高岭土构型的合理性,验证了只有Brindley-Nakahira模型的结构能够稳定存在,并将该模型用于后续偏高岭土的分子模拟。利用SEM和BET等微观表征技术对煅烧前后高岭土的颗粒大小、形貌和比表面积变化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煅烧高岭土脱羟基会导致层间氢键断裂,从而颗粒破裂,比表面积增大。当温度过高,晶格发生畸变,骨架坍塌使得孔隙被堵塞,比表面积减小。(2)偏高岭土的表面湿润性:气-液-固或液-液-固界面的润湿性一般可通过接触角的大小来判断。通过建立土-水滴相互作用模型,用密度剖分法计算反应平衡后偏高岭土不同基面(硅面和铝面)的接触角。高岭土经过煅烧后,硅面结构未发生变化,因而偏高岭土硅面接触角约为105°,与高岭土硅面一致,均呈疏水性;偏高岭土铝面由于羟基和质子的缺失其亲水性减弱,由原来的0°增大到17°。该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趋势一致,因此认为偏高岭土铝面结构变化是其宏观可湿润性变化的根本原因。(3)煅烧高岭土对钠离子的高温吸附性:利用分子模拟对钠离子密度分布、表面吸附点、径向分布函数和自扩散系数进行计算及分析。结果表明:(Ⅳ)Al-偏高岭土吸附钠离子效果最佳;不同于高岭土对Na+的静电吸附,偏高岭土的铝氧表面对Na+主要表现为不可逆的化学吸附;钠离子和铝氧面的桥键氧形成了长为2.3(?)的化学键,说明了钠离子与偏高岭土热反应最终生成碱铝硅酸盐;Na+在吸附区的自扩散系数小于扩散区,且二者均远小于Na+在溶液中的自由扩散。(4)偏高岭土在纳米压痕/划痕下的力学特性:压痕模拟中,将刚性压头分别压入偏高岭土硅面和铝面,获取压力、硬度、杨氏模量随压入深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偏高岭土不同基面硬度和杨氏模量呈各向异性,其根本是由基面原子排列方式决定的,硅氧面中氧原子呈六边形紧密结合,因此硬度和杨氏模量均高于铝氧面;在对偏高岭土的划痕模拟中,探究了压入深度对法向力、摩擦力和摩擦系数的影响,随着划痕的进行,基底作用在压头上的法向力和摩擦力均增大,摩擦力比法向力对深度的依赖性更明显,因此,摩擦系数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着划痕深度的增加,材料出现软化。且只有在较深的压痕深度划动过程中,才能观察到压头前原子的堆积,随划痕深度的增加,切削堆积的体积也增大。(5)结合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成果,从模型构建、可湿润性、吸附性和力学特性等方面,提出相关研究存在的一些不足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其他文献
目前,已有大量针对土壤中单一阴离子型或阳离子型重金属污染治理的方法和技术,单一离子型重金属污染物造成的污染,由于污染物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更容易控制,但在现实情境中,由于物质循环和重金属污染的交叉重叠等因素,阴阳离子型重金属污染物常共存于土壤中,使土壤修复难度加大。因此,研究开发能够同时固定和修复土壤中阴阳离子型重金属污染物的材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以三氯化铁和硫酸亚铁为改性剂,以稻壳为原料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全面推进经济建设的同时还高度关注全体国民的身体体质,并于1995年全面推行了“全民健身计划”。在国家的积极号召下,我国的文体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与此同时,承载市民文化与体育活动的文体中心也在全国各地区开始大量建设,不仅进一步完善了我国公共服务体系,还最终实现了人民强身健体、生活质量全面提升的目标。然而近二十年以来,我国文体中心的建设虽然在时间和空间上呈现出集聚发展的态势,但在总
随着深度学习的快速发展,人们可以很轻松地合成出极其逼真的人脸图像。特别是近年来提出的生成式对抗网络(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GAN),其合成出的高分辨率人脸图像更是达到了以假乱真的效果。人脸图像包含着丰富的语义信息,一旦被不法分子恶意使用,无疑会导致巨大的伦理、道德和法律问题。因此,GAN合成人脸取证成为了当下取证领域的研究热点。不同于其它人脸合成方式,GAN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水体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全球范围内严重的环境问题。进入水体中的重金属,又可通过吸附,沉淀等多种形式迁移至河床沉积物中,对沉积物生态系统造成潜在危害。当沉积物周围环境发生波动时,积累的重金属可能再次威胁到水体生态系统,并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面对严重的重金属污染沉积物,人们已采取如淋洗、植物提取、钝化等各种修复策略。其中,土壤淋洗是一种经济高效的修复手段。然而,单一的修复方法往往
叶片黄化是叶色突变体中经常出现的一种突变体类型,作为研究植物叶绿体发育、叶绿素生物合成、光合作用、核质基因相互作用、叶色基因遗传控制等的优质材料,能够在杂交育种中作为标记性状以及用于杂交种纯度鉴定。黄化突变体crm1是本课题组前期通过EMS诱变甘蓝型油菜2B种子分离出来的黄化突变体材料,本课题主要对该突变体的光合特性和叶绿素合成进行了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观察生育期及测量动态株高,发现
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是电子产品的核心基础构件。目前,电子元器件的尺寸、贴装间距日趋变小,PCB的制造质量控制和瑕疵检测的难度不断加大。自动光学检测(Automatic optical inspection,AOI)技术因具有非接触式、高速、高精度的特点,在PCB制造的产品质量控制中应用广泛。其中基于结构光三维成像的三维AOI技术,相比基于二维图像处理的A
土壤镉(Cd)污染已成为近年来十分严峻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对生物个体乃至整个生态环境都产生了诸多危害。对比传统的物理和化学修复,生物修复具有经济简便、无二次污染、绿色高效等优势。其中,植物内生菌因其占据有利的生态位,在促进宿主生长,提高宿主抗逆性,改变重金属赋存形态等方面有着独特优势,植物内生菌与其宿主植物联合修复重金属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生物炭具有比表面积高、孔隙结构发达及环境稳定性好等特点,是
水稻(Oryza sativa L.)是世界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水稻叶片产生适度的卷曲有利于其保持直立的姿态,同时也能减少叶片间的相互遮挡,提高水稻对光照的利用效率。前期研究发现,在水稻中过表达LRRK1基因后,转基因株系的叶片产生了明显的正卷表型。对卷曲叶片进行横切面的切片,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转基因株系的叶片中泡状细胞的数量和大小远低于野生型,这是卷叶性状产生的直接原因,但
作为利用水资源的基本市政设施,城市供水管网是城市发展的重要一环。相关数据表明,我国供水管网漏损率普遍较高,在漏损控制方面与部分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对此,本研究就分区压力管理和管网优化改造进行系统研究,以期为供水管网漏失控制提供适用技术。传统的分区减压方式是封闭区域边界采用单入口减压,其弊端是供水安全性及均衡性较差。针对这一弊端,本文综合节点自由水压和管网拓扑结构信息通过BFSN聚类算法对城市供水管
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UHPC)凭借其优越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推动着土木工程结构向轻、薄、大跨方向发展。与普通混凝土相比,UHPC的突出优势之一是其优异的抗拉性能,从结构层面看,UHPC的抗拉性能受试件尺寸的影响,从材料层面看,UHPC的抗拉性能受基体材料和钢纤维特性的影响,为探究UHPC的轴拉性能、弯拉性能以及其换算关系,本文主要完成了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