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日常生活中隐喻对人们的思维和行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自亚里士多德时代以来,西方国家对隐喻的研究已经持续了近2000年。传统的观点认为,隐喻是一种修辞方式。隐喻形成的条件在于两个不同事物之间潜在的相似性。在过去的20年里,认知语言学家逐渐意识到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一种方式。乔治·莱考夫与马克·约翰逊的伟大著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为隐喻的研究翻开了新的篇章,将其研究的重点由隐喻的修辞和语言学功能转为隐喻的认知本质。他们的理论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不同事物间的简单比较,而且能够帮助人们通过形象具体的世界去认知抽象概括的世界。认知隐喻是通过不同认知域之间的映射来完成的,即从形象的源域映射到抽象的目标域。源域的某些特征映射到目标域中,人们就能通过映射去理解抽象的事物了,这是一种从具体到抽象的推理过程。本文运用莱考夫和约翰逊的概念隐喻理论,选择汉英两种语言中的动物隐喻词汇为研究目标,旨在探讨概念隐喻的普遍性。作为人类最好的朋友,动物一直是许多语言学家、生物学家和社会学家关注的焦点。汉英语言中存在大量的动物词汇,其中一部分被用作隐喻来象征人们的思维过程。然而,客观的文化背景和人们的主观因素又给动物隐喻的理解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要做到准确理解不同文化中的动物隐喻,对汉英两种语言中的动物隐喻进行系统的研究是有必要的。作为人类认知世界的基本方式,动物隐喻理应得到关注。动物隐喻是指语言中被隐喻化了的表达,其内涵能够被同一语言社区的成员所理解和接受。本文运用莱考夫和约翰逊的概念隐喻理论,试图对汉英语言中的动物隐喻进行对比研究,以及作为源域的动物形象怎样映射到目标域上的。本文的核心内容是从认知学的角度对汉英两种语言中的动物隐喻的相似与相异进行系统的对比研究,并从文化和认知的角度分析了造成这种相似性与相异性的原因。最后本文提出了在不同的情形下如何正确地翻译汉英动物隐喻的几种策略。本文的研究结论如下:首先,汉英两种语言中动物隐喻的相似性归因于人类共有的基本经验以及动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其构成了动物隐喻形成的基础。其次,汉英动物两种语言中隐喻存在差异性归因于以下几个方面:汉英民族不同的思维方式、审美标准、自然环境和社会习俗以及语言形式。再次,在进行动物隐喻翻译时,译者不仅要考虑源语言的语言结构与民族特征,还要考虑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及表达方式。本文为使动物词汇的喻意能在汉英两种语言中正确的传达提出了五种翻译策略:形象保留、形象替换、形象移植、形象省略、直译加注。本文分为六章,第一章为前言,阐明了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以及整篇论文的结构。第二章是文献综述,概述了概念隐喻及其相关理论:概念隐喻的认知本质、认知功能、工作机制,为整篇论文打下了理论基础。第三章主要论述了动物隐喻的工作机制及映射模式:动物域映射到人类域、社会经济领域、政治领域以及计算机领域。第四章对汉英两种语言中的动物隐喻进行详细的对比研究,并针对上述具体分析,从两个方面分析其原因:认知共性与文化相对性。第五章提出动物隐喻翻译的几种策略。第六章为结语,在以上讨论的基础上,对整篇论文进行总结,并阐述该论文所具有的意义和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