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民族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向来是人类学及历史学领域广泛关注的课题。关于汉民族聚居形态的研究则是这一课题重要的组成部分。宗族作为一种基层的社会组织,曾长期存在于中国古代社会。尤其是宋代以后,中国出现了数以万计的以祠堂、族田和族谱为核心的宗族乡村。 本篇论文是以丁村这一中国北方地区典型的宗族乡村为研究实例,从自然环境、经济模式、宗族组织、家庭结构等角度分析了丁氏宗族的发展特征与丁村村落形态特征,揭示出中国宗族社会的聚居而居和村落形态之间的内在联系。 全文共分六个章节:1、绪论;2、丁村的地理环境及丁氏宗族的定居;3、丁村的村落形态;4、丁村的公共建筑;5、丁村民居;6 血缘、宗族与建筑、村落的关系,梗概如下: 1、简述中国历史上宗族制度的发展演变以及聚族而居传统习惯的形成。介绍了论文所涉及的宗族学基本概念,以及丁村的历史地位和研究价值。 2、介绍丁村所处区域的地理环境和人文背景,在时间和空间上界定研究的范围。分析丁氏宗族的源流、发展以及经济状况。 3、以村落形态的构成因素为基本理论依据。从丁氏宗族的发展演变入手,分析丁村村落形态与丁氏宗族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探讨了宗族组织形式及家庭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一结构在村落形态上的表现形式。 4、以丁村的伺堂和庙宇为研究对象,阐明它们在建筑学及宗族学中所具有的意义。 5、分析中国宗族社会的聚族而居的形式和古代历史上的宗族观念下的居家制度,从中表现出来的诸多联系是传统住宅发展演化的基础。本章讨论了丁氏宗族的家庭结构及思想模式和住居形态特征之间的关系。并对丁村民居的建筑型制以及结构、装饰艺术作了重点的描述。 6、本章是论文的结论部分。通过对丁村的宗族特征,村落形态,建筑型制等方面的研究,揭示了血缘、宗族与村落、建筑之间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