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鲜药材的产地初加工是指将刚采收或采挖的药材就地加工,其目的在于纯化药用部位、缩短干燥时间、减少药材有效成分损失,防止霉变虫蛀,同时便于运输、贮藏。进行药材的产地初加工即从源头上控制中药材质量,其中干燥处理是产地初加工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鲜药材在由鲜变干的过程中由于植物中的酶或共生微生物的影响,可能会使药材中的次生代谢产物发生降解或与其原始组成状态产生巨大差异,从而使干燥前后的药材不仅在其化学成分的量上存在着极大的差别,药效作用上也有显著差异。本文以葛根、夏天无、矮地茶、垂盆草和紫珠叶五种鲜药材为对象,通过对五种药材在最佳采收状态下产地初加工方式进行研究,确定了五种鲜药材最适产地初加工工艺。1、选择葛根素作为指标成分进行葛根基于鲜药材的产地初加工工艺研究。本实验比较葛根的主根与侧根两个不同部位中指标成分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葛根的主根中葛根素含量远远高于侧根中葛根素的含量,含量可达药材干重3.369%;通过比较葛根不同产地初加工工艺条件下葛根素含量的变化情况,确定葛根的最佳初加工工艺为45℃烘干12h。2、选择选择原阿片碱、盐酸巴马汀和延胡索乙素作为指标成分进行夏天无基于鲜药材的产地初加工工艺研究。本实验建立同时测定夏天无中原阿片碱、盐酸巴马汀和延胡索乙素三种指标成分的HPLC检测方法;通过比较不同初加工工艺条件下夏天无中三种指标成分含量的变化,确定夏天无最适初加工方式为晒干8h。3、以岩白菜素作为指标成分,研究了矮地茶基于鲜药材产地初加工工艺及鲜药材到成型药材过程中药材品质影响机理。通过比较不同部位中岩白菜素含量的高低,确定矮地茶根中岩白菜素的含量高于叶中岩白菜素的含量。通过比较不同初加工工艺条件下岩白菜素的含量变化情况,确定矮地茶的最佳初加工工艺为85℃烘干2.5h。4、选择槲皮素、山奈素和异鼠李素为指标成分,研究垂盆草的产地初加工工艺,研究结果表明:经过不同干燥方式处理后,垂盆草三种指标成分含量均大幅度的上升,阴干>105℃烘干>45℃烘干>60℃烘干>晒干>85℃烘干>微波干燥>鲜样,虽然阴干下三种指标成分总量略高于105℃烘干下三种指标成分总量,出于经济效益及生产条件的限制,确定阴干14h为垂盆草的最佳干燥方式。5、以毛蕊花糖苷作为指标成分,研究了紫珠叶的产地初加工工艺,结果显示:经过不同干燥方式处理后的紫珠叶中毛蕊花糖苷含量远远高于新鲜的紫珠叶中毛蕊花糖苷的含量,而经微波干燥后的紫珠叶中毛蕊花糖苷的含量最高,确定紫珠叶的最佳干燥方式为微波干燥15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