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美国自然主义文学的勇敢开拓者,西奥多·德莱塞的自然主义文学呈现出与传统文学截然不同的神采风貌,这既源于作家本人的开创精神,又源于作家对自然主义文学创作技巧的自觉吸收。自然主义文学奉“真实感”为最高原则,包括外部的客观“真实”和内在的主观“真实”。本文旨在从“真实”的角度探索德莱塞自然主义文学的叙事艺术,主要从叙事话语、叙事结构和叙述视点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一、独特的叙事话语。德莱塞自然主义文学独特的叙事话语主要体现为“非个人化”叙事,即通过运用“非个人化”的叙事技巧和自由间接引语保持作家叙事态度上的客观中立,从而实现作品在整体上的“真实感”。这种叙事话语打破了传统小说过分表露作者本人情感态度的倾向,使作品呈现出客观冷静的风格。德莱塞的“非个人化”叙事从两个方面实现:一是将叙述视角转换,叙事主体隐匿起来,通过调整叙述人与作品人物之间的距离加强小说的客观性和真实感,此时叙述人非常隐蔽,可感知度很小;二是大量使用自由间接引语,将人物话语和叙述人话语紧密结合,叙述人在故事的发展进程中并未直接“现身”,而是隐藏其后,读者找不到叙述人“在场”的痕迹。二、叙事的“空间性”结构。德莱塞在叙事结构上采用“空间性结构”叙事,摒弃传统小说中封闭完整的“线性结构”,使传统小说中的线性物理时间碎裂成为无数“偶然”的瞬间,随之而来的细节之缤纷绽放进一步营造了小说细微之处的“真实”。这种空间主要表现为一种“情境性空间”,即生活情境。生活的横断面如绘画般铺展开来,如此设置带来的是饱含生活气息的细节绽放,必然性被层出不穷的偶然性取代,生命的本真状态在文本中客观地展现出来。三、叙述视点的“向内转”。德莱塞从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描写“生物的人”,人是本能的载体、遗传的产儿、环境的奴隶,表现出一种“类型化”的特征,即源于生理-心理的富有激情的“气质类型”。人物类型又分为两种:一种是“人虫”,如赫斯特伍德、克莱德·格里菲斯,他们是个人欲望的牺牲品;另一种是“人兽”,如柯帕乌、嘉莉妹妹、尤金·威特拉,他们是所向无敌的超人。建立在生理分析之上的心理分析使人物的两种“气质”类型真实可感,隐藏于外在客观真实之下的内在真实通过叙述视点的“内转”也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