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调查了解下肢截肢患者创伤后成长的现状,探讨并分析下肢截肢患者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因素;诠释下肢截肢患者创伤后成长体验,进一步挖掘促进创伤后成长的因素,为临床指导患者有效应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下肢截肢患者创伤后成长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混合性研究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06月~2019年10月在河南省郑州市三所三级甲等医院接受下肢截肢的220名患者为研究对象。量性研究部分采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伤残接受度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及医学应对方式问卷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下肢截肢患者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因素;采用路径分析法进一步探讨领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伤残接受度对创伤后成长的直接与间接影响;质性研究部分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对创伤后成长水平较高的12名下肢截肢患者进行深入访谈,分析其创伤后成长体验及促进因素。结果1.下肢截肢患者创伤后成长得分为(54.33±8.70),各个维度条目均分从高到低依次为人生感悟(3.36±0.45),个人力量(2.85±0.86),与他人关系(2.81±0.62),自我转变(2.20±0.91),新的可能性(2.10±0.59)。2.下肢截肢患者伤残接受度得分为(74.31±7.33),其中价值观范围的扩大维度得分最高为(22.31±3.17),身体形态的从属性维度得分最低为(10.81±2.15);下肢截肢患者领悟社会支持得分为(56.57±6.50),其中家庭内支持得分高于家庭外支持得分;下肢截肢患者在医学应对方式中面对应对方式低于国内常模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7);回避应对方式高于国内常模无统计学意义;屈服应对方式高于国内常模且有统计学意义(p=0.002)。3.以下肢截肢患者创伤后成长总分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年龄、婚姻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文化程度、职业、医疗费用来源、截肢术后时间、截肢程度、自觉疼痛程度以及伤残接受度、领悟社会支持、面对应对方式、回避应对方式、屈服应对方式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截肢程度、领悟社会支持、伤残接受度、面对应对方式、回避应对方式、屈服应对方式7个变量最终进入回归方程,共解释下肢截肢患者创伤后成长总变异的50.5%。4.下肢截肢患者创伤后成长与领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伤残接受度的路径分析结果:领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伤残接受度均可对下肢截肢患者创伤后成长产生直接效应,其中领悟社会支持、面对应对方式、伤残接受度可对创伤后成长产生直接正向效应,回避应对方式、屈服应对方式产生直接负向效应;领悟社会支持可通过应对方式、伤残接受度对创伤后成长产生间接效应;应对方式和伤残接受度作为中介变量可在领悟社会支持与创伤后成长之间起调节作用。路径分析模型拟合指数分别为χ~2/df=1.069,AGFI=0.966,GFI=0.997,RMSEA=0.018,CFI=0.999,NFI=0.985,IFI=0.999,从模型拟合指数来看,模型拟合良好。5.质性研究结果:下肢截肢患者创伤后成长体验包括生存意义的重构(活在当下、积极应对、重设人生目标);人生感悟(改变重要事物优先顺序、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珍视生命);人际关系的改善(同理心及利他行为、包容与接纳他人、人世间的美好)。此外,访谈发现下肢截肢患者创伤后成长的促进因素包括积极人格特征(坚韧、乐观、希望);认知加工(内省反思、扩大价值观);社会支持(亲朋的情感支持、医护的照料与指导)。结论1.下肢截肢患者创伤后成长处于中等偏低水平。2.文化程度、截肢程度、面对应对方式、回避应对方式、屈服应对方式、领悟社会支持、伤残接受度为下肢截肢患者创伤后成长的主要影响因素。3.领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伤残接受度可对下肢截肢患者创伤后成长产生直接影响;领悟社会支持可通过应对方式、伤残接受度对创伤后成长产生间接影响;应对方式和伤残接受度作为中介变量可在领悟社会支持与创伤后成长之间起调节作用。4.下肢截肢患者创伤后成长体验主要表现在生存意义的重构、人生感悟及人际关系的改善;积极的人格特征、认知加工及社会支持是促进创伤后成长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