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冷战早期美国对苏联的文化外交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w620847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是针对冷战早期美国对苏联推行文化外交的原因、文化外交政策的制定及实施、该政策的效果和特点等问题进行研究。斯大林逝世后,苏联内外政策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对外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特别是率先提出与美国进行文化交流。在对苏联东欧“激变战略”难以奏效的情况下,美国开始调整自身战略,利用苏联政策的变化,转而对苏联实施“演变战略”,试图通过文化外交、文化交流的方式促使其“演变”。从1958年美苏两国签订文化交流协议起,美国开始对苏联实施内容广泛的文化外交活动,文化关系成为美苏两国总体关系框架中相对稳定的内容,对苏文化外交政策也为此后美国历届政府继承。而国内外学术界冷战研究的主流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及其盟友在意识形态、国家利益、安全、权力等领域的斗争冲突,往往忽视两国在冷战中的文化政策,视之为细枝末节,所以美国对苏联文化外交的研究应进一步加强。本文以美国政府的解密档案为主要资料来源,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力图通过历史的论述考察冷战早期美国对苏联文化外交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揭示文化外交在美国整体冷战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其对此后美国历届政府对苏联政策的实施,以及对苏联解体等方面的影响。本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了美国对苏联推行文化外交的原因,主要从促使苏联内部的变化、美国对苏联东欧“激变战略”收效甚微、斯大林逝世后苏联政策的调整和美国文化外交的传统这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力图说明美国在冷战早期即开始对苏联推行文化外交,这并非一时性起的随心所欲,也非仅为应对冷战的权宜之计,而是既有历史的传统,也有现实的考量,既是对自身战略的一种调整,也是对苏联政策变化的一种反应。总之是多重因素决定的。第二部分概述了美国对苏联的政策由“激变战略”逐步向“演变战略”转变,以及对苏联的文化外交政策逐步确立的过程。文章主要利用档案资料,从决策史的角度出发,以NSC5505/1、NSC5508/1、NSC5607文件为线索,论述了美国政策的转变及其原因。美苏双方战略的转变为美国对苏联实施文化外交奠定了基础,1958年美苏两国签订了文化交流协议,从而为美国对苏联实行内容广泛的文化外交活动提供了合理合法的渠道。第三部分介绍了美国对苏联文化外交的具体内容。由于材料和篇幅的限制,本文着重介绍了1958年至1959年,即第一份文化交流协议规定期内的实行情况,其中包括表演艺术、信息、旅游、科学技术、教育、展览等方面。详细论述了1959年美苏两国的国家展览,以此为视角,分析了冷战时期美苏两国文化外交既合作又斗争的特点。第四部分评析了美国对苏联的文化外交政策。首先分析了美国对苏联文化外交政策的效果,本文认为该政策加大了苏联内部的压力,对苏联解体和冷战的结束影响甚大。其次,评析了美国对苏联文化外交的特点,其中包括官民协作的文化外交模式;文化外交的意识形态色彩浓重;重点宣扬美国的大众消费文化以及文化外交方式的多样性和连续性等。
其他文献
如何科学、合理、有效地制定高管薪酬,既能够吸引优秀的企业经理人,又能避免社会对此产生的“不公平感”?这是一个长期困扰学术界和企业界的难题,众多学者对其进行了广泛的研
SaaS概念的核心是软件的服务化。这一全新概念的提出,彻底颠覆了软件作为商品生产、销售的传统商业模式。SaaS概念的出现是信息产业发展的必然,是软件产品回归本性的结果。Sa
随着IT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IT硬件设备被广泛的应用于企业、银行、医院等各个领域。如何自动化地、有效地监控IT设备的运行状况,尽可能及时地发现和解决软件或者硬件上的问题
本文以863课题航天筒体结构的焊接数值模拟研究为背景,采用数值模拟与实验相结合的研究路线,开展了焊接数值模拟精确建模研究以及高效计算研究,并对实际生产中应用的航天筒体
针对循环氢压缩机管线振动超标的问题,基于有限元软件ANSYS对管线结构进行模态分析得到其振动的固有频率和相应的振型,结合现场测试结果,得出气流脉动是引起管线振动的主要原
1对铁锈蚀条件的探究铁锈蚀到底与哪些条件有关呢?可以设计如下实验方案进行探究。(1)将一支大试管用酒精灯烘干,把1根洁净干燥的铁钉放入其中,然后向大试管中加入少量的能吸水的
近年来,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机械加工业和制造业快速发展,对各种热拔无缝钢管的需求量增加,由于钢管加工的关键工装——芯棒轴的平直度对无缝钢管的质量有重要影响,而芯棒轴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大型户外广告的需求越来越大。广告业的迅猛发展随之带动了宽幅喷墨打印机产业的快速发展。本论文结合宽幅数字喷墨打印机的研制项目,重点研究与设计了
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互联网这个不断膨胀的“数据仓储库”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交流信息的主要媒介。然而,网络信息更新频繁、信息质量良莠不齐、各种信息交叉混合,
总结了斜拉桥索梁锚固区的构造要求和受力特点,明确了应该在掌握锚固区力流传递规律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地构造设计。以某一斜拉桥钢锚箱式索梁锚固区设计为例,详细剖析了各个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