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格效应是指人们在推理过程中,不同格的题目会影响到被试推理成绩和加工时间,并且倾向于得出偏好性结论的现象。信念偏差效应指人们在推理中,倾向于接受或得出与人们信念一致的可信性结论的现象,并表现在推理成绩和加工时间上。国内外对格和信念这两个因素进行过大量研究,并提出了一些理论解释,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标准心理模型理论及其变型。但是纵观国内外的研究,对格效应的研究绝大多数采用生成范式,对信念偏差效应的研究绝大多数都采用评估范式,很少同时在两种范式下进行研究,也很少将两种因素结合进行研究。方法上,通过实时的眼动技术来对这两个因素进行的研究还未出现。本研究旨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同时在两种范式下,并采用实时的眼动技术来研究格和信念对推理者推理成绩及信息加工的影响。进一步探讨格效应和信念偏差效应的实质,并对心理模型的不同理论加以检验。实验一采用2(格:第一格AB-BC、第四格BA-CB)×2(结论可信性:可信结论、不可信结论)×2(结论有效性:有效结论、无效结论)×2(结论偏好性:偏好结论、非偏好结论)的四因素混合实验设计。实验二采用2(格:第一格AB-BC、第四格BA-CB)×2(信念:结论可信、结论不可信)×2(结论偏好性:偏好、非偏好)的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格为被试间变量,其他因素为被试内变量。因变量为被试的成绩与前提注视时间。本研究采用实验仪器均为加拿大SR RESEARCH公司的Eye-Link CL,眼动仪实验进程由Experiment-Builder软件编程控制。研究结果显示:(1)评估范式中,在推理成绩上,有效性的主效应显著;偏好性的主效应显著;格和信念交互作用显著;有效性与可信性的交互作用显著。前提注视时间上,格和偏好性交互作用显著;有效性、偏好性、可信性三者交互作用显著。结论注视时间上有效性和偏好性交互作用显著;格和偏好性交互作用显著;偏好性和可信性交互作用显著。(2)评估范式中,在早期加工难度上中,可信性主效应显著;格和有效性交互作用显著;有效性和偏好性交互作用显著。在晚期加工中,有效性主效应显著;格和偏好性交互作用显著;可信性和有效性交互作用显著;其他效应不显著。(3)生成范式中,推理成绩上,格和偏好性交互作用显著;可信性主效应显著;其他效应不显著。前提加工时间上,偏好性主效应显著;格的主效应显著;其他效应不显著。(4)心理模型理论不能完全解释本研究得出的一些结果,但是相比于标准的心理模型理论和选择性加工模型,实验更支持元认知不确定性模型。在推理加工模式上,研究结果更主张评估范式下以向后推理为主导,生成范式下向前推理占主导,但依据被试头脑中的信念来引导被试对前提加工的向后推理也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