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人合一”是指人与自然社会的相亲和,即个体感性、生命存在与社会群体、宇宙自然的息息相关、和谐相处甚至融为一体。它经历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思辨的发展过程,反映出古人认识自然和自身的过程。先秦:最初的“天”充满了神秘的力量,因此文字中的山水也是半人半神、人神合一的形象。随后人们认识到的是“道德之天”,山水既有神圣崇高的一面,又有现实人生推崇的道德美。秦汉:人们开始努力探寻宇宙奥秘,希望掌握空间秩序,追求社会政治与自然宇宙的相通。强调整体和谐美的“天人合一”观念,表现在山水描写中便是空间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奠定了山水文学的写景方式:文人以俯仰周览的观景方式强调空间的整体美;他们注重描写景物的配置和谐,场面的阔大对称,结构的整饬有序,表现出引人注目的和谐美。魏晋山水:在玄学的“天人合一”观真正上升为理性的思考:“有”、“无”、“本”、“末”的思辨,使得山水审美常常与人生苦短的生命感受相联;但看似悲观颓废的论调中,蕴涵的是对现实人生的自我肯定,人们通过山水自然美体玄悟道,与自然无拘无束地融合;悟理的同时,也重视山水的散怀、适性、畅神的作用;山水与主体心灵产生了融合与共鸣,山水张扬主体的个性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