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推进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工业化与城镇化过程中的必然要求,是迎合世界粮食安全概念的必然选择,因此,农业现代化发展工作已成为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确定了“十二五”时期我国现代大农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和重点任务,明确了发展的重点区域,2010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2010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2012年国务院制定并印发了《全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划(2011—2015年)》。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只有发展农业现代化才能与世界接轨、提高中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也只有发展农业现代化才能不断增加农民收入。而客观评价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是制定区域农业现代化发展政策与推进“三农”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黑龙江省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决策部署和全国规划,农业委员会编制了《黑龙江省现代化大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确定了“十二五”时期我省现代大农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和重点任务,明确了发展的重点区域,提出了10项重点任务、15项重大工程和6项保障措施,同时也确定了黑龙江省近五年主要标志是大力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由此可见,黑龙江省作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发展现代化农业毋庸置疑成为了未来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黑龙江省作为国家重要的粮食产区和商品粮基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累计为国家提供了占全国七分之一的商品粮。但与此同时,黑龙江省农业现代化发展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与制约因素。本文首先通过对现代农业基本理论的全面了解,结合黑龙江省地域特征及农业现状,基于现代农业特征构建以农业现代化6大一级指标和21项二级指标为主导要素的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并依此评价黑龙江省整体农业现代水平的时空特征以及各主要地市之间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地域差异,并通过对比分析得出影响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最后,在识别全省及各区域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环节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提出黑龙江省未来农业现代化发展对策,为促进全省现代农业协调、快速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首先本文在了解农业现代化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同时也介绍了农业的基本特征与评价农业现代化程度的主要标准,为后文建立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与评价农业现代化程度打下基础。继而通过从黑龙江省自然地理概况、社会经济概况以及2011年黑龙江省农业概况三个方面对黑龙江省区域概况做出了全面具体的介绍。其中,重点在黑龙江省农业概况的阐述,旨在更加深入的研究黑龙江省农业现代化进程。又在说明了农业现代化体系的构建原则与初步解析的基础上,运用的评价方法主要为层级分析发与数学模型的结合。并对黑龙江省农业现代化水平评价。而对黑龙江省农业现代化评价也是全文的重点与核心所在,主要从历史时间与地域空间两个角度对黑龙江省农业现代化程度进行评价,从而得出相应结论;并通过对主要地区农业现代化程度地域差异的分析,得出影响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的主要影响因子。最后,针对黑龙江省在发展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薄弱环节,提出相应的发展意见与对策研究。同时对农业现代化评价领域与黑龙江省未来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做出相关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