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陆地植被覆盖对气候变化有较为敏感的响应,因此开展对气候与植被覆盖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研究有助于理解和预测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陆地植被覆盖的可能变化。本文借助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这一长时序遥感数据,通过建立气候参数与植被指数的量化关系,研究了 1982年至2013年来,中国东北部及区域内四大沙地(毛乌素沙地、浑善达克沙地、科尔沁沙地、呼伦贝尔沙地)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得出了以下结论。1、1982年至2013年以来,中国东北部植被覆盖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但是1995年至2005年间出现小幅下降的变化。不同植被类型区内植被覆盖变化不同,林地年均植被指数小幅下降,灌木、草地和耕地年均植被指数上升,其中灌木上升幅度最大;不同时间阶段植被覆盖变化不同,林地生长季平均植被指数小幅上升。空间分布上,年均结果显示北部植被显著下降,南部植被显著上升,西部植被变化不显著;春季结果显示北部耕地和林地植被显著下降;夏季、秋季、生长季南部耕地显著上升。2、近32年中国东北部地区气温显著上升,降水下降变化虽然不显著,但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暖干化的气候趋势下,中国东北部植被对气温、降水的响应十分复杂。年均气温和降水与植被指数关系以正相关为主,春季、秋季气温与植被指数显著正相关。不同植被类型对气候要素响应不同,北部林地年均植被指数与气温正相关,与降水负相关;西部草地年均植被指数与气温负相关,与降水正相关。不同植被覆盖度对气候要素响应不同,草地覆盖区年均植被指数超过0.3的区域与气温趋于负相关,耕地和林地覆盖区年均植被指数超过0.4的区域与降水趋于负相关。此外,年降水超过800 mm后,降水的上升对植被的生长逐渐转为抑制作用。3、四大沙地为例,分析了沙地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情况。年均植被指数变化结果显示,毛乌素沙地和浑善达克沙地植被上升,科尔沁沙地和呼伦贝尔沙地植被下降;生长季植被指数结果表示四大沙地植被均有上升变化。月均植被指数变化结果中显示,浑善达克沙地尤其是毛乌素沙地生长季月份植被上升幅度较大,呼伦贝尔沙地和科尔沁沙地非生长季月份植被下降幅度较大。空间分布上,整个毛乌素沙地显著绿化;浑善达克沙地南部植被绿化,北部植被退化;科尔沁沙地东部植被绿化,西部植被退化;呼伦贝尔沙地作为植被覆盖量最高的沙地,植被变化趋势以退化现象为主。4、为全面分析气候变化对沙地植被产生的影响,本研究分析了 21项气候要素与沙地植被指数在生长季季节的相关关系,并建立多元线性量化模型。生长季相关性结果发现,科尔沁沙地、浑善达克沙地和呼伦贝尔沙地中,蒸发量、潜热通量、太阳光照时长与植被指数负相关,其中蒸发量影响最大;感热通量、降水、大气水汽含量与植被指数显著正相关,其中感热通量影响最大。毛乌素沙地中,气温、降水、大气水汽含量等有关水热条件的气候要素与植被指数正相关,但是太阳辐射、云覆盖量、风速等气候要素与植被指数负相关,其中有效光辐射与植被指数显著负相关。5、量化模型结果中,利用多项气候要素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四项主成分变量。毛乌素沙地和浑善达克沙地的主成分变量主要来源于降水和热量辐射等水热条件气候要素的贡献;而科尔沁沙地和呼伦贝尔沙地的主成分变量则主要来源于潜热通量、温度等热量条件有关气候要素的贡献。此外,风力有关的气候要素对主成分变量组成也存在较大的贡献,该结果为研究沙地植被生长与气候响应关系的工作提供筛选气候要素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