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胡佛作为美国历史上最有争议的总统之一,其备受争议的不仅包括他为拯救经济危机而实施地一系列对内措施,还包括他所采取的诸多国际经济举措。缓债政策即是在20世纪30年代世界性经济大危机的背景下,胡佛政府为应对大萧条而采取的国际经济举措之一。所谓缓债政策,是指经济危机发生后胡佛政府采取的缓付欧洲各国对美战债的政策,力图以此达到改善甚至挽救世界经济特别是美国经济的目的。缓债政策不只是一项政策,而是一系列政策,它以1931年6月20日胡佛发表的“缓债宣言”(又称“胡佛缓债备忘录”、“胡佛计划”)为中心,还包括胡佛计划之后所采取的一些相继举措,直至胡佛卸任总统为止。欧洲各国对美战债起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包括协约各国在战争期间向美国的借债,以及战争结束后,美国向各国提供的复兴贷款。美国给各国的借款主要是通过记账的方式进行的,财政部开给各国的收据中表明了借款的利率是5%,但没有标明还款期限和还款方式,此后这笔款项的偿还,就形成了战债问题。更为复杂的是,战债问题同一战期间同盟各国对协约国家的战争赔款问题紧紧地连接和纠缠在一起。赔款问题同美国本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欧洲的困境给美国提供了插足的机会。1924年4月,由美国主持的“道威斯计划”规定,为确保德国如期赔款,由美国银行家向德国提供大笔贷款以促进德国经济的复兴。这样,欧美间金融关系实际上形成了贷款—赔款—战债的循环。在战债问题上,美国方面反对将赔款与战债联系在一起,坚持有债必还的原则。美国国会于1922年成立了“世界大战外国债务委员会”,专门同各国协商解决债务问题,并在所谓“偿债能力”的基础上,自1923年至1926年先后同13个国家达成了战债协议,规定了各国战债的偿还期限及利息。1929年胡佛就任总统后,赔款问题再起。此时胡佛政府的态度仍然是:各国严格按照战债协议偿还战债,赔款与战债无关。新制定的杨格计划,以协约各国对美债务为基础确定德国每年的赔款数额,决定成立国际清算银行作为收集赔款并将其转换为协约国对美债务的金融机构。杨格计划事实上已将赔款战债之间的关系公开化,因而其在制定过程中就遭到了胡佛政府的抵制。然而,经济萧条和国际金融体系危机迫使胡佛政府不得不最终转变了既定政策。危机发生后,美国国内资金紧张,对外贷款急剧减少,这使欧洲各国面临严重的财政金融压力,爆发了金融危机,严重依赖美援的德国尤为严重。欧洲各国金融状况的恶化意味着美国难以收回自己的贷款。在此形势下,胡佛最终于1931年6月20日发布了“缓付债务宣言”,宣称“所有政府间债务、赔款和救济债款的本金和利息延期偿付一年”,并指出“此举的目的,在于给予来年的世界经济一个恢复的机会,并帮助美国已经出现的复苏性力量,使其免遭国外妨碍力量的影响”,关于赔款和战债的关系,胡佛仍声称,“赔款问题完全是个欧洲问题,和我们无关。”胡佛计划未能遏止德国金融局势的恶化,更未能达到稳定世界经济,恢复美国繁荣的目的。但是,在世界大萧条的背景下,胡佛政府宣布“所有政府间债务延期偿付一年”,这不能不被视为是其既有战债政策的缓和,也必然会被视为是在事实上承认了赔款战债之间的联系。1931年12月,胡佛将他的缓债计划提交国会,要求国会就该计划制定法案,提议再次成立外国债务委员会,授权审查各种债务问题。国会最终通过的决议案虽然表示同意胡佛缓债计划,但提出各债务国不得以任何方式取消或减少对美债务的保留条件,并且拒绝批准成立战债委员会的提议。1932年世界裁军大会和重新解决德国赔款问题的会议分别在在日内瓦和洛桑召开。胡佛认为各国削减军备有利于提高各国偿付战债的能力,因而企图将两个会议联系起来,以战债压各国裁兵,但由于遭到各国的抵制而未能成功。最后,随着胡佛在1932年大选失败,其缓债计划遂告无果而终。缓债政策虽然失败,但是胡佛力图通过国际合作解决赔款战债问题,挽救美国及世界危机的行为,表明他是一个务实的国际主义者,而不是通常所认为的孤立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