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强调语文学科在“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明确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这些是我们在课程改革之后,对语文教学教学乃至具体到古诗词的教学都有了明确的方向及指导。古诗词做为传统文化的至珍之宝,对学生形成良好文化素养至关重要。而当前国内各种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都增选了大量的古诗词,或许就是最有力的说明。那么,如何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跨越有限的课堂文化,走进中华五千年的文明之韵,在体味诗句韵律的同时,深受传统文明的熏陶感染,实现人类文明的薪火传承。如何让小学生与古诗词更加亲近,夸越千万年的鸿沟,如何通过组织课堂教学,使这些小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和热爱我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并在阅读中体味传统文化的精髓,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更成为了我们当今语文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学习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它的第一要义是自主,没有学生的自主,语文中“文”的精髓,语言的生命力,进不了学生的心田,又将如何培养和塑造我们祖国的下一代。本文将在新课程标准教育理念的观照下,研究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方法,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学生本位转变。将选取一所普通小学为观察记录对象,深入课堂教学的每一个实践环节,从语文教育之文化承载的视角出发,发现古诗词课堂教学中存在着的问题,并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理念,提出有效的解决途径,以促进古诗词教学的开放性与有效性,力求阐述在古诗词的教学当中,如何更有效的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如何用古诗词所蕴涵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生活态度去感染学生,熏陶学生。去感受用简短而富有韵律的诗句所刻画出的一个个生动的人物、一幅幅生动的情景及去体会或悲壮、或豪迈、或气吞山河的情怀,从而培养具有“中国心”与“中华魂”的新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