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男子标枪曾创造过89.14米的亚洲纪录,还有一批成绩在80米以上的优秀选手。我国女子标枪选手张丽1990年投出了当年世界排名第二的好成绩(70.42米),1991年徐德妹夺得第三届世界田径锦标赛的冠军(68.78米),标志着我国女子标枪进入世界先进水平。上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初我国标枪项目取得的成绩令人心喜,但近十多年来,我国标枪成绩出现下滑,成绩逐渐与世界水平拉大。河南省做为我国的人口大省,建国后,河南省一直都非常重视田径运动的发展,建立了完备的训练体制。各个县、市都设立了体育运动学校,省里设立了体育工作大队,指导全省体育工作的开展。以体育运动学校为主,由县体校到市体校、由市体校到省体校,再到省体工队,层层选拔输送,形成了“体育系统一条龙”的竞技体育训练体制。这种训练体制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使河南的标枪项目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培养出了全国冠军及大批运动健将,如裴学良、辛小丽、宋玉、郭强、王建军、孟军超、崔红喜等等。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计划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运行了几十年的举国体制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在这种大环境下,我省标枪项目的发展也遇到了同样的冲击,如后备人才结构、后备人才培养体制以及后备人才的训练和比赛等,一直制约和影响着我省标枪项目后备人才的培养,而后备人才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我省标枪项目的发展。本文以河南省省体校及8所市级体校标枪项目教练员和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河南省标枪项目后备人才的培养现状及相关问题进行了调查,对调查获得的有效资料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⑴河南省标枪项目后备人才数量趋于减少,但在训运动员参加运动训练的积极性很高,目的性很强,绝大部分都能常年保证系统训练。
⑵河南省标枪项目后备人才教练员队伍以中青年为主,教练员年龄结构较合理;教练员学历较高,执教经验也比较丰富,但理论学习积极性和科研能力较差,教练员人数偏少。
⑶河南省标枪项目后备人才的选材和训练的科学化程度较低,运动员受伤较普遍。
⑷河南省标枪项目后备人才的竞赛内容不能适应青少年运动员的成长,竞赛体制不够完善,竞赛目的是以运动成绩和名次为主,运动员每年比赛次数偏少,赛练结合不够紧密,赛风、赛纪整治仍需加大力度。
⑸河南省标枪项目后备人才训练场地基本能满足训练的要求,但是部分训练队训练器材缺乏,影响到正常训练;训练经费来源相对比较狭窄,大部分需要政府拨款,其他来源偏少。
⑹运动员家长都比较支持孩子参加训练,但是由于训练和学习之间有很大的矛盾,造成学习成绩下降,大部分家长对孩子将来的就业发展等有后顾之忧。最后,本研究针对现状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建立与完善运动员选材制度,提高选材科学化水平;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练员的素质和能力;完善、优化田径训练条件,提高科学训练水平;完善田径后备人才培养体制,完善现行的田径竞赛制度等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