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契约关系的PPP项目治理机制研究

被引量 : 89次 | 上传用户:bao2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PPP模式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项目融资与实施模式。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引入多元投资,结合市场化竞争机制的制度安排是符合效率要求的。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PPP不仅仅只是一个融资工具,民营企业的进入带来的融资结构的变化必然引起项目治理结构的变化,民营企业在项目组织中的治理作用恰恰成为了项目管理效率提高的一个因素。由于PPP项目在投资主体和管理模式方面的复杂性,已经超出了传统的项目管理理论的研究范围,必须把PPP项目管理的问题提到治理的高度来研究他解决。根据现代契约理论,PPP项目的本质就是项目的各个参与者缔结的一组契约的集合。这些契约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对各个要素所有者之间的权利、责任和义务进行界定,对项目组织租金进行合理分割,从而促进各个项目参与者之间的相互合作。因此,本文运用契约理论的分析工具,从提高项目合作效率的视角来研究PPP项目的治理问题。首先,从契约的角度对PPP项目治理的总体思路进行了论述。分析了PPP项目契约的主要特征、项目契约主体之间的合作博弈关系、以及由非合作博弈向合作博弈转变的条件,指出PPP项目合作剩余的创造和分割是项目组织的核心问题。接下来探讨了契约在PPP项目治理中的作用,通过对明确契约关系的治理和弹性治理这两种机制的比较,得出项目治理效率应该是基于契约的履行和剩余权利配置效率基础上的项目契约主体之间的合作效率,但是由于单边治理和共同治理的局限性,为了实现契约主体的合作效率必须在共同治理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关系契约进行治理。然后,以PPP项目治理结构为框架,以契约治理为纽带,分别对项目投资人、项目经理和承包商的治理内容进行了研究。(1)从融资契约和股权结构的角度对PPP项目的股东治理机制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民营企业参与PPP项目合作的基本条件以及不同股权结构的项目的核心治理问题,在此基础上对政府与民营企业的利益冲突和利益平衡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政府和民营企业之间的所有权配置进行了合作博弈分析,得出适度集中的股权结构可以通过合理地股权制衡推动项目治理结构的形成,有利于提高项目治理效率。(2)从契约关系的角度对项目经理的行为治理和约束激励机制进行了分析,通过对项目经理与业主之间的契约的自我履行范围及其边界的分析,提出了项目经理的契约治理思路,并分别对项目经理的约束契约、报酬激励契约和控制权激励契约进行了研究。(3)探讨了承包商的治理机制的选择,指出承包商的合作效率的实现需要在正式契约的基础上,利用关系契约和剩余权利的合理配置进行治理,并对承包商的关系契约和剩余权利的配置方式进行了模型分析。最后,在上述基础上,设计了PPP项目治理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PPP项目治理水平的综合评价方法,并分析了一个案例。
其他文献
随着课程的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推行,合作学习的重要作用逐渐被重视起来,但是合作学习并不是万能的,需要在合适的条件下,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效率才能达到最大化。但是目前合作
法律对人的作用,不能仅仅从法律规范的自身来理解,法律给予主体的权利是给予行为主体实施某种行为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能否得到主体的实施就看主体是否有实施法律行为的动机,
Al基非晶合金比强度极高,因而在轻质高强材料领域应用前景广阔,但非晶形成能力差(临界尺寸约1mm)、几乎无宏观塑性的特点严重制约了该类材料的应用。利用非晶合金在过冷液相区
过去60年的中美关系历史说明,意识形态上的深刻差异使中美两国相互猜疑甚至敌对,但是双方对共同利益的认识仍能够推动两国走向和解、改善关系、加强相互合作。冷战时期和冷战
在日本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政党是日本共产党,日本共产党作为日本当权政党的反对党,一直都保持着非常活跃的状态,它通过议会斗争与联合社会大众的两种形式,有效地影响着执政党—
外交是一种古老的政治工具,自从有了国家,就建立了外交制度。自18世纪以来,在意大利、法国和英国的共同努力下,由职业外交官垄断外交事务成为传统外交的主导范式。然而,全球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滥觞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全盘西化论,余绪不绝于当代,上世纪90年代重新泛起,近几年来更是甚嚣尘上,其波及范围涉及史学研究、历史题材的文学艺术、教育等多
目的:探索气血双补方对心肌缺血模型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50只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气血双补方的高、中、低剂量组、空白对照组及阳性
目的研究在前列腺增生患者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10月在本院接受前列腺增生护理的96例患者,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实验组使用优质护理,比较两组
在本质上,国际制度反映的是国际行为体的利益博弈与诉求。由于制度是非中性的,不同利益主体在同一制度框架中的收益却不相同。当今时代的全球治理是一个制度网络体系,而现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