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和城市发展的彻底改革,一场全面并深入的社会改革也在中国进行着。居民区民用住宅建筑的蓬勃发展,已经明显改善了城市住宅小区的物质条件,可是能够体现人文品质的住宅社区目前的情况不容乐观。居民之间的爱和支持合作的信任缺乏,居民居住区交往意识的淡漠,邻里之间关系的衰弱和社区危机渐渐恶化,已引起各界人士广泛的关注。正因如此,住区沟通问题的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鉴于此基础上,以“如何优化居住空间环境,促进交流”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当代生活现状,综合运用现代住区设计法,环境科学,心理学设计理论,社会学和其他相关的专业知识,提出“空间结构,以支持社区的社会结构”的观点,并加以深入的分析和完善。本文将环境行为理论和居住区的公共空间之间的特殊关系作为突破点,借鉴许多研究成果,以绵阳市荣府·山水城为例,通过对居住者需求和行为活动的调查,分析空间构成要素与人的行为活动的相互关系,得出以下结论:(1)项目中院落空间的私密性过低,建议适当划分动静区域,或者增加必须的娱乐休闲设施。(2)留驻和休憩活动空间没有提供良好的视觉观赏点,不能吸引居住者长时间停留。建议在住宅入户的地段,进行通透的视线处理,以及增设停留的坐凳,闲聊的桌子。(3)道路空间的底界面材质缺少温馨感,且在项目中1.2m宽的游园小道太少,缺少游园和散步的空间。建议在交通布置方面采用人车分流和人车共存的方式,同时提高道路功能的多维性。(4)广场空间的空间层次不分明,缺少亚空间,缺少人们休憩和观察的场所。建议对于广场的开敞大空间,可以与半私密空间、私密空间镶嵌组合,但在设计时要注意考虑到不同类型空间的区分,避免不同活动的相互干扰。(5)缺少动态空间。在整体布局的时候就应考虑到动态空间的布置,同时可选择在与静态空间互相不会打扰的位置建构一个这样的活动空间,为居住者提供活动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