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复制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以艾灸模型大鼠“大椎”、“百会”、“神庭”穴,经3个疗程后,跳台实验测试学习记忆成绩,结合神经行为学评分,治疗前后对照、组间对照,验证灸法治疗VD的效果,获取艾灸疗效的证据。通过艾灸治疗VD大鼠并进行组间对照,经3个疗程后,腹腔注射Brd U液,Brd U免疫双标激光共聚焦追踪NSCs的增殖、迁移、分化等过程的特异蛋白表达,获取艾灸促进“神经新生”证据;同时Brd U/CD34双表达检测新生神经元周围血管密度,获取艾灸促进神经新生的同时也促进了“血管新生”。方法:实验一:选用体重250~300g的清洁级成年雄性Wistar大鼠80只,经跳台实验对其进行筛选,动物在造模前随机分出8只作为假模型组(假手术组),其余经筛选合格的大鼠采用四血管阻断(4-vessle occlusion,4VO)法复来制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并经行为学记忆成绩测试,结合神经行为学评分,验证造模成功。从造模成功的动物中随机挑选出24只用作艾灸对VD模型大鼠认知功能影响的研究,然后将24只模型大鼠随机分成艾灸组8只、西药组8只、模型组8只,并与假模型组对照。艾灸组在动物造模后4天开始,艾灸VD大鼠的“大椎”、“百会”、“神庭”穴,每天1次,14次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结束后休息7d,共治疗3个疗程;西药组给予大鼠西药(吡拉西坦溶液)灌胃,每天2次,疗程同灸法组;模型组的治疗时间也同灸法组,仅将大鼠作鼠板固定,却不作任何相关处理;假模型组不作任何相关治疗。各组大鼠经3个疗程后,跳台实验测试学习记忆成绩,结合神经行为学评分,组与组之间进行比较来验证灸法的疗效。实验二:所造VD模型方法同实验一,即从造模成功的动物中随机挑选出18只大鼠用于艾灸对VD模型大鼠神经-血管共生影响的研究,然后将大鼠按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艾灸组、西药组、模型组,每组6只。治疗方法同实验一,各组大鼠于3个疗程结束后24h处死,处死前12h内,每4h腹腔注射Brd U(50mg/kg)1次,共3次,进行Brd U标记,动物于最后一次注射Brd U后4h,用6%水合氯醛(350mg/kg)腹腔深度麻醉,再用肝素化生理盐水与多聚甲醛溶液行脑灌注取材(脑组织),制片、染色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结合Brd U双表达检测NSCs增殖、分化以及神经元成熟情况,同时Brd U双表达检测新生神经元周围血管密度,研究艾灸促进VD大鼠脑内神经新生作用,以及“神经新生”与“血管新生”的依从关系。实验一与实验二中所有数据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所得计量数据均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sx±),取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为无统计学意义。结果:(1)学习记忆成绩及神经行为学评分:模型组与假模型组相比,大鼠学习记忆成绩的错误次数增加,潜伏期缩短,神经行为学评分提高(P<0.01),说明造模成功;各组大鼠经1~2个疗程治疗后,西药组、艾灸组与模型组比较,大鼠学习记忆成绩的错误次数、潜伏期与神经行为学评分均有显著差异(P<0.01)。艾灸组与西药组比较各指标差异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大鼠经第3个疗程治疗结束后,西药组、艾灸组与模型组相比,大鼠学习记忆成绩的错误次数、潜伏期与神经行为学评分均有显著差异(P<0.01)。与西药组相比,艾灸组各指标数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艾灸、西药在对VD模型大鼠的认知功能改善上均有显著的作用,且艾灸的疗效要优于西药治疗。(2)VD大鼠缺血海马区Brd U/Nestin、Brd U/Neu N双染细胞计数:西药、艾灸组与模型组比较,Brd U/Nestin及Brd U/Neu N双染阳性细胞的表达明显增多(P<0.01),在相同的治疗时段内艾灸组的Brd U/Nestin及Brd U/Neu N双标阳性细胞表达要优于西药组(P<0.05)。这说明:经3个疗程治疗结束后,艾灸、西药治疗VD模型大鼠中对其缺血海马区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及分化均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且艾灸的疗效比西药疗效突出。(3)VD大鼠缺血海马区Brd U/CD34表达及微血管密度:与VD模型组相比,西药、艾灸组的Brd U/CD34双标阳性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均增多(P<0.05);与西药组相比,艾灸组Brd U/CD34双标阳性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均增多(P<0.05)。这说明:经3个疗程治疗后,艾灸与西药的方法均可以增加VD模型大鼠缺血海马区微血管密度,从而促进血管新生,且艾灸疗效要优于西药疗效。结论:(1)艾灸可以改善VD大鼠的认知功能,降低神经行为学评分,是治疗VD的一种有效手段;(2)艾灸可以提高VD大鼠缺血海马区Brd U/Nestin、Brd U/Neu N双标阳性细胞的表达,促进脑缺血后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有助于神经功能的修复。(3)艾灸可以提高VD大鼠缺血海马区Brd U/CD34双标阳性细胞的表达,增加微血管密度,促进血管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