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公众对端午节的认知度研究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zm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公布了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包括了“端午节”,由湖北省秭归县的“屈原故里端午习俗”、湖北省黄石市的“西塞神舟会”及湖南省汨罗市的“汨罗江畔端午习俗”、江苏省苏州市的“苏州端午习俗”四部分内容组成。2009年9月30日,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议,中国有22个申报项目获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其中包括了“中国端午节”。中国端午节习俗因而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一步上升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在全球一体化时代,文化发展呈开放、多元的态势,传统文化影响日渐式微,作为一种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传统端午文化有着深刻的内涵。因此,保护端午习俗对于文化的传承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作为一种文化资源,对中国传统端午习俗加以保护和利用,有利于强化传统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利于发展中国的和谐社会。本文以文化开放态势最为显著的大都市上海市民为研究对象,考察上海公众对传统端午习俗的认知,对端午节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对端午节的认知渠道,对端午民俗活动的的参与等问题:第一,作为传统节庆,端午习俗及其文化内涵是端午节保护和传承的主要内容,本文以实证调查为基础,着重分析了上海公众对端午习俗的认知状况,以了解端午节在上海的生存状况。第二,研究上海公众对端午节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包括对“端午节”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中国端午节”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的知晓状态。第三,传承端午文化的一条重要途径是使民众更多地参与端午民俗活动。本文分析了上海公众对端午节习俗活动的参与度,以确定端午节民俗文化的传承的必要性。第四,分析上海公众对端午节的认知渠道。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群体有着不同的认知渠道。我们保护和传承端午节民俗文化资源,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对端午节民俗文化资源进行开发,那么公众对其的认知渠道就非常重要。
其他文献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古今中外的学者们普遍关注的理论问题。由于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导致人与自然的关系愈加紧张,自然环境不断恶化。有基于此,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成
<正>大白菜虫害主要有蚜虫、白粉虱和菜青虫、甜菜夜蛾、小菜蛾。1蚜虫和白粉虱危害特点:二者均以成虫和若虫吸食大白菜汁液,导致被害叶褪绿、变黄、萎蔫,甚至全株枯死;分泌
教育公平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特别是高等教育逐步普及化、大众化的趋势下,弱势群体在高等教育中的不公平现象进一步
针对居民生活用电的现状及发展 ,提出了调荷型家用电器的概念 ,并对典型调荷型家用电器——储水式电热水器进行调荷使用的可行性及技术要求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 ,对居民生活用
中国传统色彩意象是中华民族关于色彩的共同心理认知,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中不断地传承与积淀,并能够在每个时代都焕发出自己独特的生机。随着全球经济和
叔本华曾提出“一切艺术都向往音乐的形式,一切艺术都通往音乐”。音乐能承载最直接的人类情感,而非单纯模拟。它将原本具体的思维抽象化,而倾听旋律所产生的乐思具有多义化
弗里德里希二世(1712——1786)是德国历史上一位有作为和有影响的普鲁士国王。他一生中主要做了两件事:一件是通过战争从奥地利夺取西里西亚,使普鲁士的领土扩大1/3,为此他
盛唐是自我意识普遍觉醒的时代.李白的思想、性格及其家族的漂泊经历对李白所具有的自我实现的生命力量形成起着关键作用.政治上的被遗弃感和失落感、世无知音的孤独感、家族
着眼于人口老龄化形势与养老福利服务发展需要,通过分析我国养老福利服务的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对政府在提供养老服务中扮演的角色、建立的机制、发展的途径和方法措施等进行了
江西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的成立,是省委、省政府加强和改善党政群机关事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决策,也是我省政府机构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标志着我省机关事务管理体制改革迈出了新的